峨眉山,此生只去过三次,当然也肯定不会止于三次。
(下文根据当时现场笔记写作,并辅以简介)
那是在1979年4月初,因为一次工作调动,衔接中有几天空闲,逐起心去登峨眉山;又因临时起意,无人可约,只得一人乘火车前往。啥也没有准备,干粮和水杯都没有,包中只有婆婆给的广柑汁和糖果。怕山上冷,带上了棉袄一件(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人造宽厚毛领的蓝布棉袄,当时流行的穿戴)。到时已是中午,匆匆吃了午饭,于12点30分左右开始登山。
为了节省时间,我没有从报国寺进山,而是直接从左侧绕过(没有必要右拐到报国寺,再左弯到雷音寺)。走近大山,立刻有一种非凡的气势扑面而来,高耸的大山随着脚步的行进,变得起来越大,不断压迫着我的渺小,但又给予我崇高的美学感叹。
路过伏虎寺,见寺庙不大,赶时起见,继续上行。
伏虎寺,又称伏虎禅院、神龙堂、虎溪精舍,位于四川峨眉山山麓,与报国寺相邻,晋代为一小庙,唐代云安禅师重建,旁有龙神堂、药师殿;宋朝时为“神龙堂”;明朝被毁,清朝顺治八年重建,更名“虎溪精舍”,后因附近虎患,寺僧建尊胜幢以镇压,更名“伏虎寺”,康熙皇帝曾为伏虎寺题写了“离垢园”;该寺为典型汉传佛教建筑风格,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弥勒殿、菩提殿、大雄宝殿、五百罗汉堂、御书楼以及禅房、僧舍等。
(来自百度百科)
【相关链接】
4年后,我与夫人从报国寺进山。
顺溪而行,忽见溪水冲在潭里,它来自一个岩洞。水流声,鸟语声,道旁庙宇,遍山野花,眼前流水,风吹树声……让人应接不暇,仿佛整个身体都在飘浮翻飞,像一只蝴蝶似的。
独自一人上气不接下气,攀登着一级一级的石梯,爬上了雷音寺,时间大约在1点15分。
太阳时隐时现,活跃得很,而我,再也走不动了。休息归休息,但也不闲着,满眼书法对联,虽有些不解其意,还是抄了些:“泽被群黎无处不思波,神称普照随时皆感应”、“贤国贤家贤天下今之日哪个同贤 普思普德普世功当其时谁能并普”。
继续上路。路边有泉,喜鹊忽跳出,我向其招手仿叫,内心十分快乐。逐放下挂包,借着清清的溪泉,洗濯满是汗渍的脸,随即掬起水喝了两口解渴,又继续登山。一人行走也是挺寂寞的,好在沿途遇樵夫或寺庙守寺人,便与之寒暄打讪。
简直太累了!此时,就连小鸟也觉得无能为力,其歌声都不能给我以振奋。在一段长距离冲刺后,心儿狂跳,只有坐下喘息。要知道,三年前我得过一场病,是风湿心脏病,心脏三级杂音(因为这条,我没能在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被川棉一厂拒之门外),医了一年,这两年才恢复。
喝着泉水同山风交谈。两山涧处,远方一片模糊的水潭,风景真惹人惊叹。四月里,山上庄稼长势很好,一片田园芳香。山上全是高大的树木。一处石狮蹲在路旁。偶尔也有下坡路,兼有清风吹拂,阵阵凉意令人舒心。
从雷音寺往前走,又有纯阳殿、神水阁、中峰寺等庙宇,其中一寺中墙上有辛末年间(应该是1931年吧)的绝句:“晴雨峨眉画里看,一峰一寺碧云间。憑(凭)君王嶽(岳)都游徧(遍),秀色人寰让比间。” “年年消夏入峨山,秋至思家輙独还。绝羨石船饶定力,不随波浪去人间。”(石船 丽江)“昨夜山中雨,平添一涧泉。媆(注:媆<ruǎn>),形容人温柔貌美)寒生石袂,轻音入冰弦。世事方蠻(蛮)觸(触),吾心自偓住。欿([kǎn]:1.不自满。 2.忧愁。) 为麋鹿友,长此往年年。”(辛末大峩寺拾得 丽江)
此时,山峦云烟密布,煞是好看。又遇似乎无限的往下走,心情便格外轻松。忽见溪边有一块大石壁,上写“福霖大峨神水”。这里便是清音阁,“双桥清音”是峨眉山十景之一。
清音阁,位于牛心岭下,海拔710米,又称卧云寺,唐时名牛心寺(现在的牛心寺为后牛心寺),明朝初年,僧人广济将其改名为“清音阁”;清音阁只有一个殿堂,阁前有“接王亭”;清音阁虽小,但地势险要,居高临下,气势逼人,山环水绕,景色优美,其整体布局体现了“自然造化,天人合一”的意境,是我国佛寺园林建筑的典范。
在清音阁深夜听“清音”,是最好的黄金时段。早在1200多年前,唐代初年的高僧继业三藏,从印度研经归来,常住在大峨寺后的呼应庵中。夜听清音,已成了他多年的癖好,每每必至,往返六十多里,风雨无阻;还留下了一段美好的传说:在一个月明星衡的秋夜,他喜孜孜的倾听着“清音”返回庵中。
观其景观,中景有丹檐红楼“接御”、“中心”二亭,亭两侧各有一石桥,分跨在黑水和白水之上,形如双翼,故名双飞桥。近景则为汇合于牛心亭下的黑、白二水。右侧黑水,源出九老洞下的黑龙潭,绕洪椿坪而来,水色如黛,又名黑龙江;左侧白水,源出弓背山下的三岔河,绕万年寺而来,水色泛白,又名白龙江。
两江汇合冲击着碧潭中状如牛心的巨石,任其黑、白二水汹涌拍击,仍巍然不动,组成独具特色的寺庙、山水、园林环境。
(来自百度百科)
【相关链接】
18年后,一家人一起来到清音阁。
哗哗的急流,冲过大岩石,泛起白色的浪花,深深的泉涧上,拱跨着两座清音石拱桥,四周一片密林环绕。闲坐在清音亭上休息片刻,观望一番风景,浅浅的溪流竟连石头子儿都清晰易见。水仿佛从山洞中流出,出口处呈蓝色,双流绕石环抱,又向下流入石壁洞中。
抖擞精神,继续前行。九曲十八拐,很远还能听见“双桥清音”的水声。走在幽幽山林中的石路上,密密匝匝的树枝缝隙间透过的山峰,渐渐看不见了,云层像棉花絮似的把它盖上。还是太累了,气直喘心直跳,只好爬一段休息片刻。
前方,大约万年寺快要到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