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惯常的思维里面,一直以为是认知改变行动。你知道了这个事情是这样做的,你才会跨出一步,去尝试。特别是如今的社会,大学毕业生到单位实习或上班,都要先给你进行一次培训才能开始工作。但是很多时候,行动也可以改变认知。这是最近听宁向东的得到专栏《清华管理课》里面学到的一点认知。
我们学习一样新东西,都是经过培训,理论知识先行,然后才有行动,去实践。
比如学开车,在你能摸到方向盘前,你得先学驾考基础知识,考过了才能进入第二阶段上路实践。
又比如医生、律师、教师、编程、管理等等很多工种都是理论先行,再接触实践。
我们发现先理论后实践的工作,起初往往学的非常吃力。因为得不到一点反馈,大脑没有受到激励,人的学习动能就不能那么持久的续航。所以才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谚语,头几天大家都是积极地摩拳擦掌,像打了鸡血似的,后面几天就焉巴了,失去了最初的干劲。后面就不了了之了。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学英语了。我们中国人学了十几年的英语,但是会用的,能熟练使用的就非常少了。最大的症结就是生活当中不用,不用你怎么得到反馈?怎么能持续不断的刺激到你的大脑?这样怎么学好英语?
而如果我们明白这个特点,就知道了为何行动先行,理论知识跟上,这种学习方法的有效性。
比如那些手工技艺,都是在实践摸索中补充理论知识的。像木匠,厨师、理发师、修理师、雕刻师等等,都是先摸到实物,从做当中体会到理论知识——即前人的经验的重要性,减少失误,从而获得一跃千里的进步,甚至创新。
所以说行动改变认知这个观点,其实早就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只是大师能够提炼出来,让我们一瞬间就得到,从而感悟自己的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