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被讨厌的勇气》讲得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课题分离。要分清楚是谁承担后果,就是谁的课题。不要妄加干涉别人的问题,等到别人觉得自己搞不懂,搞不定的时候再来帮助别人效果也更好。就像老祖宗孔子说得,在学习问题上就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得不到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这本书给我的第二个收获是,人生很多的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仔细回想下是工作本身太难而不愿意去上班吗?还是有你不想见到的同事?和孩子,亲人以及爱人更是有如何处理关系的问题。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阿德勒给出的是平等对待。如果分为上级或下级,就会有对立,控制或其他问题。而为什么大家在读书会会相对觉得舒服,就是因为大家内心觉得对方都是平级的。
第三个收获是接纳自己。首先要接纳自己,无论好的还是坏的。自己能量很低,那么就先接纳自己。做个普通人。我们可以选择暂时不做变动,因为改变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当然,如果不是自己的问题也不用庸人自扰。。然后是他者信赖。这点很重要,不要因为他者可能背叛这个他者课题,放弃他者信赖这个自己的课题。还能够继续下去就是他者贡献,这对于找到归属感也是很好的方式。
第四点是地图不是疆域,不要把自己放到世界的中心。比如给一个小姑娘带上漂亮的头花,她一路心情都极好,觉得大家都很喜欢她,觉得她漂亮。但是等她到家一看,其实根本没有给她带上头花。她心理的大家并不存在。
第五点自卑,愤怒等心情都是主观的感受,客观事情可能根本不是这回事,而自己的情绪是在给自己找借口,能够在心理上补偿自己,从而放弃改变。这点和上面的接纳自己需要好好区分,接纳自己不是把问题归因到原生家庭啊,自己领导啊,或者自己的家人等等。问题还是自己的,《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的作者曾经说过,你的家庭带给你的财富起点确实不一样,但是最终你能达到的目标不是由起点决定的,而是你为自己立下的目标决定的。
多读书,多听,多看,会慢慢提高自己的格局。比如对于工作中和同事发生矛盾的处理方式,有些人个性比较强硬,直接硬怼了,也没有出现不可挽回的后果。但有些人性格就不会直接怼回去,而是找上级来协调。无论哪种方式,先不要透支对未来焦虑,因为总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