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已年近80,最近两年身体状况日渐下滑,所以对以往时光的咀嚼也愈加细腻。他情绪控制能力很差,就像三五岁的孩童,尤其上了年纪,在无事可做的情况下,他更倾向于睹物思人,很像多愁善感的女子。为了改变他的生活状态,我建议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书,尽管他的文化水平不太足以支撑他成为一名专业作家,但能让他找到一件感兴趣的事,并静下心来做,也是相当不错的。
于是在接下来的这些日子,他时不时在埋头写书。当然不能要求他一直写,顺其自然嘛,不能一次性太累。他的心情明显愉悦了很多,我也倍感欣慰。
有一天他晒出了几张珍藏40-65年不等的老照片,跟我分享他的年轻时代,以及爷爷健在的时光。
下图一为他晒出的1955年全家福,右一是14岁的父亲,右二是爷爷,左一是大姑,左二是奶奶奶抱着的是二叔,中间那个小孩子是二姑。父亲是头大,从当时那面孔看,应该是家中最受宠的娃。有亲父在,就是不一样。两年以后爷爷不幸去世,奶奶改了嫁,面对继父的他日子就再没好过。可以说他所有的性格方面不完善都是那个时候落下的创伤,所以我现在非常理解他为什么活得如此不如意了。
图二是爷爷的单独照片,他曾是骑兵连连长,跟随宋哲元将军将军的军队去东北打过日本。后来遭遇日军俘虏,被押去修铁路做苦力,还好,我的爷爷没有像很多俘虏一样最终葬身于日本人的屠刀之下,而是和几个弟兄逃了出来。从此便没再打过仗,成了一个普通老百姓,做了些金矿生意,一百块大洋娶了年少的奶奶,过起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当然这期间横跨了日本侵华,能带领一家老小在兵荒马乱中幸存下来也着实不容易。[if !vml]
接下来图三是年轻时代四名意气风发的上进青年,右一是我爸。当年他们四个是被县里派去唐山学习造纸技术的。只是造化弄人,这几个人学完回来以后,县里并没有直接安排他们工作,建立造纸厂的计划也被搁置,以至于他们几个所学的技术也全部作废。是啊,谁没有年轻过!我们无法判断前路如何,但那时那刻,我相信他们是最幸福,也是最雄心壮志的。
图三 1960年造纸厂学员照
每一张照片后面都蕴藏着无数感人肺腑的回忆和情感,很多我们都未曾站在他们的角度认真解读过。如果家里有老人拿出照片来分享,我们一定要仔细地看,仔细地读,深入他们的内心,理解他们。否则,我们定会一味按照我们自己的标准认为,他们喜欢抱怨生活,喜欢歇斯底里,甚至还有性格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