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好像不是个什么好词,说好听了是饭碗,说不好听了和某种不清真的动物的饭盒有关…而跳槽这件事,自从初入职场到现今,都是热议话题。经常听到的就是:“我该不该跳槽?”“猎头又约我去面试了”
大城市尤为突出。
回想自己以前经常被老公嘲笑,“从没跳槽,不名一文”的职场身价。的确,跟着一个老板,做了一份工作,去了三个城市,老板要是男的估计别人都会说这得是真爱。老板的公子都说了一句话,Nicole你就是我妈的一颗棋,放哪儿都行。(把这个当表扬,心态很赞吧)
在广州的时候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气息。国内2006年的海归派还并不多,在沿海城市资质很好,家庭背景好、教育经历好、气质长相好的人都太多太多,第一次来广州做支援就发现了这个落差,作为本地实干派土鳖,没有“愿意拼命”的精神,怎么可能敌得过海归派漂亮的学历、美好的国外教育背景、以及视工资为“nothing”的潇洒职场范儿?
最终调到广州工作后,更是发现即使老板相信你的人品,但也会更看重外企工作背景的跳槽跨行派。印象里北京路center作为资深接盘侠,就是一段“背景好、阅历高、本地人”状态的备胎故事。however,如同所有梦幻的爱情故事里备胎都是接盘侠一样,做了接盘侠并不耻辱,因为事实证明了,人对了,事儿才能对。所有能写在纸上的东西,不如一个殚精竭虑想要证明自己、愿意八小时之外拼命的人。
这段经历不止发生在我一个人身上。身边的朋友们都知道,我的“初恋公司”以业内低薪出名,但针对挖来的人可并不手软…见到了更多圈外的朋友之后,开始理解,为什么跳出去再回来,就完全是不同的身价。这是让我们不该专一滴去耕耘?还是说都该去做一些“离开”然后获取尊重的事儿?
跳过的人都有了比我们没跳过好了的身价,跳了的人好像都得到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这些智联招聘五一Job画给你的职场故事不要太多…然而我想说的反而是没跳的人是什么收获什么损失。
先说损失。眼界比较窄…一般实干派都会被陷在事务性工作中,得到的培训、更高水平的派遣机会都会很少。因为啥很简单,你走开了,这一摊子破事儿找谁?所以,公司培训的都是些闲人。就你离开几天没啥影响的这种,那你想想看,为啥闲?为啥可以离开几天都没事儿?那还为啥要送他去培训?这里面很矛盾很博弈的一个问题,到底是谁才应该得到更好的培训?是那些自己都搞不定基础业务的业务人员吗?还是那些有没有都一样的“成本”?因此,公司为了眼前利益,牺牲了高层培训的机会,实在可惜。这一点在总部管理模式和加盟管理模式下有很大区别。而我在这几年也逐渐理清了该送谁去培训的事儿…其实天花板下的苍蝇,最需要。而飞都没飞到天花板附近的…先好好努力做好手头的事吧。
第二点,损失还有一个就是,思考能力会被弱化。如果你有个不愿意授权的上级,基本上成了执行者。高层时常称为执行者,其实脑子会越来越迟钝。当有一天要他发挥高层作用的时候,发现他没脑了…为啥,四肢发达,平时思维训练做少了。
再说说收获。真心没有被挖过几次…因为七年没找工作,所以简历都是不健全的…某一年想起来,更新一下,也都是不走心之作。在行内一线人才真的能挖动麼?仔细看来未必。因为有能力有想法有魄力的基本自己创业去了…开个三房一厅培训点也是自家生意,当然能活多久再说。另一类就是能力想法魄力三缺一,这种基本上像我似的,按兵不动…于是就这样收获了些不同的体验。比如可以工作很多个城市。对区域市场有不同的了解,比如跟不同的boss学到不同level的东西…一家店如何从开店、运营、经营困难、再次翻盘中走出来,这七年,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风景。
至于我,创业虽然艰难,但是仍然少交了不少学费。很多朋友问我是不是应该跳槽的时候,都会根据朋友本身的条件去看是否合适,因为不同时期、不同的人,身处不同行业,确实不能一概而论。
前几天和几个小朋友聊天,说到这个问题,对入职场三年内的小朋友说:如果你能从这里学到东西、锻炼到能力、再或者你跟了个行业内知名的boss,那不用跳。扎实做下去,几年内就能出头;相反,自己考虑。钱给得再多,不能留下来的照样不能留,因为那钱买的是你进步的时间,你的青春和奋斗期是无价的。尤其是女孩儿。盯着点小钱被买断了发展机会,最后哭完了还得爬起来继续打工。
槽可以跳,小跳怡情,多跳就变成滥情。对于雇佣者而言,重用还是利用?长期合作还是暂时各取所需,看看你的本儿,啥都懂了。
好了,每天瞎逼逼,感谢大家愿意浪费眼力在我胡写乱画上。个人愚见,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