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络初级第31期+田清芳 坚持分享 第147天(20220317)
今天学习伦理课,收获如下:
1.咨询师在执业时要节制自己的专业特权和个人欲望,遵循伦理守则和职业标准,提供个案最好的专业服务,以促进个案的福祉最大化。
不要有占便宜心态,不要想着和来访者做朋友,不能与来访者发生与咨询无关的任何关系,要有边界。
2.伦理分为个人伦理和专业的伦理两种。专业伦理又分为强制性伦理和理想性伦理。一般来说,最低标准要做到保密,不发生咨询之外的特殊关系,这是强制性的。理想性的伦理就是公益性,咨询不收费的,愿意服务更多人的,属于理想性伦理。
3.伦理守则跟法律是有差异的。伦理是心理咨询协会监督管理的,更多的是个人修为的事情。在监督放上面,更体现是专业性。而法律是每个公民应当共同遵守的强制性的由公检法监督的法律。
4.伦理和法律有冲突时。最好是兼顾,如果无法兼顾,应遵守法律。
5.结案后可以交朋友吗?多一个朋友就少一个个案。能做一辈子的咨询师,不做一时的朋友。如果要发展成朋友关系,结案2到3年之后,如果这份感情还在,那看情况吧!
6.咨询师不能给亲人朋友做咨询。容易造成角色混乱,边界不清,影响效果和关系。要沟通好,真诚告知原则。有时间可以提供一次到两次的顾问式的专业讨论,最终还要转接到不熟悉的咨询室哪里?
7.咨询师避免把自己的价值观绑架到来访者身上。要尊重来访者的选择,尊重来访者的背景,理解来访者的独特性。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修为更好的服务来访者,那就服务好。对于有独特价值观的来访者,更多的去好奇是什么让他有了这样的价值观?对他的影响是什么?围绕着这些去探讨和工作。如果价值观冲突太大,接不住,那就转介。
8.帮助来访者澄清自己的价值观,让来访者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去选择和承担我们不能代表正义去评判,而是站在个人的立场去共行和协助梳理。
9.给孩子做咨询,可以跟老师联系吗?可以跟孩子和家长沟通之后,经过同意去找老师。并且给孩子说明找老师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在与老师交流中,尽可能的保护孩子的隐私,多听少讲。
10.孩子在学校有自残现象,但不想让学校知道行吗?这属于保密例外,有自残是不可以保密的。但是要跟孩子讲明白,这是在保护她,为她好,即使孩子不同意讲,也要遵守保密例外原则。这是对生命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学校负责,同时也是对咨询师的保护。最好在咨询前签保密协议。如果发生。发现有自残行为。前期没有签协议的,这时候要补签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