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下格局的那些事,这一词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被提及。有些人表达为视野,有些人说是角度,亦有人说是场,其实他们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思维的广度。在这姑且称为格局。
1
人的身体有高低重轻美丑之分,而思维也有差别,体现在深度和宽度上。而深度是单一知识的研究程度,而宽度便是思考问题角度的宽窄——也就是我们说的格局。形象点比喻,格局就像地皮,而深度就像高楼。如果地皮只有一平方米宽,我们上面的草长什么样子都要插一脚。再大点一个房子的面积,那我们只关心草长得好不好看。在大一点,一个小区的面积,就不再关心草地的情况,而是人与人间的和谐。再达到一个镇的面积,这已形成了政治组织,至于关于草地的事情已无人关心。这就是格局影响人对待不同事情的差别。
格局越小,越容易关心鸡毛蒜皮的事情。因为在他们眼中这些小事便是大事。无需批判那些格局狭窄之人的行为是多么愚蠢。因为只是格局大小的差别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正如你对待你认为重要的事情一样,他们只是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对待重要的事情,实际上没有任何过错。只是他们把自己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去思考问题,所以关键是拓宽自己的视野,扩大自己的格局,这样原本以为重要的事情或许一瞬间便化作天上的一朵云地上的一朵花罢了。
2
当我们死死盯着小事,小事便成了大事。或许用另外一种表达,当我们把小事放到小环境中,小事就是大事。当把它放到大环境中,小事就是呼吸的一口空气。如果你把离职放到工作上考虑,似乎是件天大的事,但若放在人生上考虑呢?或许觉跟吃饭睡觉上厕所差不多。当我们全速前进时应该关心细节,没有踏实就没有结果。当我们停下来思考时应该关注格局,今天的小事为的是未来的大事。格局的拓宽让我们学会从鸟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得到的事情的全貌而不是那些草地。
3
有两个东西决定了思考的质量,一个是问题的方向,另一个是思考的角度。问题方向决定了结果,正如同样的遭遇下,有些人会埋怨上天为什么不公平,有些人却想如何扭转情况。前者多半是对当前状况抱怨,而后者更多是对未来期望的思考。方向错了,后面的努力也就白费。正确的问题应该能指引方向,纯粹分析性的问题没有多大营养,最后还是回归到如何行动和改变上。正确的问题应该是发散的,让你尝试更多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负面的问题是死死盯着一个事情不放。在问题方向正确的情况下,寻求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角度的宽广取决于人生格局与阅历,所谓大师带入门,修行靠个人。但总的来说,以越高的高度看待问题,越容易发现它的本质,至于是一百米高、一千米高还是一万米高,这个视具体问题而平衡。不过时刻记住一点,高贵的人生不应该为小事让路,精彩的人生不应该困死在乏味的鸟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