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乾昌
当代人跟谁最亲?
答案是手机。
手机俨然已经成了男女老幼,各个阶层人等的贴身小蜜。
我们离不开手机,依赖手机。三天不见老婆可能没啥问题,三分钟不见手机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仿佛一下没了主心骨。
离不开手机,除了它的工具属性带给我们的便利以外,其实是摆脱不了那些生命里无法排遣的孤独。于是,便需要一个陪伴。
就像有的人养狗。养狗是因为狗忠实,不会轻易背叛,只会听命与你。
现在,有了一个比狗更好的安慰出现,就是手机。可以贴身携带,身材小巧,充足了电就不吃不喝,也不会随便发脾气骂人,更不会絮絮叨叨起来没完。
当代人越来越喜欢在现实世界伪装自己,却又习惯在虚拟世界表达真实的自我。低头族的兴起,反衬出人们对于现实的某种逃避与焦虑。
中国人自古讲求中庸之道,推崇明哲保身。日常生活里喜欢和稀泥。
于是,个性在集体里被抹杀、被磨锉。大家表面看起来一团和气,其实私底下憋着一肚子怨气。但谁也不愿被人当成祥林嫂式的怨夫和怨妇。
那么,把真实的自己隐藏在手机背后实在是个高明的主意。
另一方面,反应出现实生活里由于人际关系紧张带来的焦虑。
以前的人们住在大院儿里。在农村,屋前屋后都是七大姑八大姨的实在亲戚或邻居。随便去东家睡个觉,到西家吃顿饭都不是个事儿。
城市里多以同一个单位或系统为群而居,很多小伙伴儿都是发小。那时人们的心胸和视野是开放的。再说贫富差距不大。
如今的小区,一个个美轮美奂,却活像个大监狱。不但把人锁住了,把心也拘小了。
仿佛一夜之间谁都不可信了,人人可能随时背叛。能靠得住的唯有手机。它能听你说话,听你骂娘,还能为你解忧,为你保守秘密。
然而,手机带来的负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为了手机而发生的两口子打架,孩子闹别扭,情人反目的事例层出不穷,恕不一一列举,大家自有体会。
手机最根本的功能在于方便沟通。但这种便利提高了效率的同时,又疏远了人们的距离。
自从手机代替了书信,便再也没有了“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那一份“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思念与愁绪。
也没有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殷殷期盼与等待。
还没有了“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淡淡的离情别绪。
一通电话,三言两语,多方便。
手机越来越先进,人情味儿越来越淡,诗意越来越少。
于是,人们开始反思。
反思当然是好事情,可以更全面客观的了解与看待客观事物。既有了反思,批评就在所难免。
然而,批评归批评,冷静一想,我们如今的生活何曾能片刻离得开手机?
从日常联络到购物到商务活动……再到学习、缴费、交通出行等等方面,没有手机还真的像生活在一片孤岛。
手机就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这是科技发展带来的生活方式的转变。
现在的手机,早已脱离了通讯和娱乐的简单功能。人们离不开它,不仅仅因为科技带来的便利,还因为手机承载着诸多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寄托。是一种无法摆脱的沟通交流和进行社会事务活动的平台。
手机有其明显的缺点,但绝不是所谓洪水猛兽或者精神鸦片。
与其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手机,不如愉快接受。
21世纪的今天,科技日新月异,你不接受也没办法,我们毕竟都是环境和时代的产物。
今后的生活只能越来越依赖电子产品。这是科技发展和人际关系更新以后的必然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手机于有的人而言,丰富了生活内容;便利了生活条件;娱乐了身体;愉悦了心灵;拓展了视野;开阔了心胸;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交到了朋友;增进了感情;赚到了财富……
可于有的人而言,不过就是个简单的通讯和娱乐手段而已,只为了打发无边的寂寞和悠悠时光。
菜刀拿来杀人就是凶器,拿来做饭就是工具。
不能洗干净身子以后,倒了脏水又泼了娃。
任何工具都是为人服务的,如果被工具驾驭了,就成了工具的奴隶。不但丝毫体会不到其带来的快乐,不过徒增烦恼而已。
金钱名利也是同样的道理。
同样的事物,放在不同人的手里,就会赋予它不同的意义。
归根到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好。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就会收获一个怎样的人生。
所以,我们该一边生活一边思考且不断成长。而不是盲目的全盘接受或者一概否定。
与其埋怨手机,莫不如提高自己,自己永远驾驭自己,做自己心灵的主人。
则——
纵浪大化中,无忧亦无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