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0

来,让我试试,是不是所有的纠结都可以用鼓励咨询助推到自己满意的唯一结果。

比如这次学区组织的什么“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吧”,要准备600-800字的演讲稿,三到五分钟的演讲。

才一年级,一眼看过去就是不可能独立完成的任务。但是如果我拉着他一起读书,查资料,做思维导图,慢慢填充,也许能凑一篇。

所以我开始纠结了。

一边最近开始变懒的、变得更尊重孩子尊重客观事实的我,想尊重孩子的意思,他按自己一年级的水平写三五句话,重在参与

另一边是一贯的力争优秀的我,不愿意放过任何机会,去锻炼、学习或者说表现。

其实我更倾向于前者啊,因为我这样就不要那么累。

今天卡打到一半好困,没开始自我觉察就睡觉去了。

到了下午,老师开始催交这个演说稿,然后我还是勉为其难的带着孩子做了,也想通了,重在参与么。不带什么预期目标,纯粹重在参与,孩子多少参与一点,比完全不做还是能好点。

好像有一种接纳就是,难得糊涂。不要把事情想那么清楚那么绝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