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欣闻教育改革,既喜且忧还悲
陈章明
今天,我读了2019年3月12日颁布的《教育部正式宣布:9年义务教育大变动!》,真是百感交集,既喜且忧还悲!
喜的是,泱泱大中华、悠悠五千年文化文明有望复兴,国人的语文素养有望大幅提升。
忧的是,孩子们识字太慢(整个小学阶段共识字3000,平均每天识字2.5个)、养不成阅读习惯、作业太多,没时间去阅读。
悲的是,国人的阅读量上不去,国人的语文素养难以提升,祖国的文化复兴很难实现!
下面,我把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摘录于下,并谈谈我的看法:
对于读书少、不读书、不思考、少思考、写字慢、语文基本功不扎实的孩子而言,此次教改已经不是噩梦,而是审判!
“读书少、不读书”。
据《网易号》2018年4月23日报道:2017年世界各国读书量排行榜:中国每人年均读书4.66本,韩国每人年均11本,法国每人年均14本,日本每人年均40本,德国每人年均47本,俄罗斯每人年均55本,犹太每人年均64本。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个爱读书的民族,自然是优秀的。作为拥有几千年灿烂文明的古老国度,读书,曾经是我们每代人的传统,但是如今,读书正渐渐离我们远去。不读书,不明理,不智慧,不规矩。后果相当严重!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们为什么不爱读书?读书有用吗?
幼儿园,仅大班(学前班)学少许汉字;一二年级,不能留家庭作业。这让孩子们天天都有大把的时间,去看动画、玩手机、玩电脑!而直到小学毕业,才学完三千汉字,才拥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但孩子们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他们几乎无法从浩瀚的书海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其实,三年级开始写作文,太难为孩子们了!因为他们没有知识积累(没有读书量),鲜有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少有观察力、理解分析力和想象力,作业又多,他们能写出什么?只能抄袭(抄作文书)、乱写!
“不思考、少思考”。不做家务(或少做家务),生活中很少遇到难题,孩子们无需动脑思考;不读书,难以产生联想,连理解、记忆、思考书中内容的机会都没有;至于学习上的思考,少指望!孩子们被动画、游戏、抖音之类迷得神魂颠倒,课堂上坐不住,心浮气躁(可能出生不久,到十几岁都在看动画。玩游戏也可能有好几年工龄了)!专注力早难以集中,耐性没了,意志力也差了。思考?太难了!所以学习成绩大都难达理想。也因此,抄作业、考试作弊,从低年级就经常发生。所谓快乐成长,泡在电子产品里,能不快乐?魂都勾走了!所谓童真童趣,早已被动漫(色情暴力)摧毁了!粗心、浮躁、坐不住、专注力不集中、拖拉、不爱思考、怕苦、性格古怪、不想学、书写潦草、习惯差……读书,有玩动漫快乐吗?哪能挤出时间读书!
“写字慢”。可能是运动神经发育较晚。但实际是,孩子的专注力不在“写作业”上,人家的心思还在动画、游戏上呢?也可能他正在一边写一遍看电视、玩小东西、或听大人说话呢!
“语文基本功不扎实”。就算把语文课本啃得滚故烂熟,语文基本功就扎实了?与五千年灿烂文化相比,课本知识只是九牛一毛!读好100本中外名著,语文根本不用学!读好300本名著,孩子比当下的文学博士还牛!没有海量地精读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永远是语文侏儒!语文素养根本无从谈起!大国文化复兴,遥遥无期!
“不是噩梦,而是审判!”
从这句话看出,上层改革语文教育的决心和力度,有多大!简直是排山倒海!
但我觉得,唯有海量阅读名家名作,才能汲取文化精髓,才能扭转当前语文教育不力的局面,才能达到教改的真正目的。
怎样才能让孩子大量阅读,不易呀!。我期待着。
所以,
国家重视语文教改,要求学生多读书,尽快提高语文素养,我喜。
但国家对小学生的识字安排、语文课程的设置,很难成到教改目标,我忧。
孩子们阅读能力差,没有养成阅读习惯,而且被“电子产品”严重腐蚀着身体与灵魂,振兴大国文化文明,路途遥远,我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