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我没有时间学习怎么办?
答:
我在推广读书的过程中,经常碰到这样的疑问,发现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误区——我得有一个大段的时间安静下来,捧着书本,才叫学习。
其实不是的。
一,学习,分为【学】和【习】两个部分。
1、【学】的话,每天10分钟起就足够,这10分钟从哪里挤出来呢?早起,睡前,上厕所的时候,通勤的路上,午饭时间等等。
10分钟大概能够阅读3000字以上的文章一篇,如果你的理解力的池子1够大,可能能读更多的字数。
如果你的理解力的池子很小,那也至少能读1-2页纸吧。(碎片时间读,建议使用微信读书APP,或者喜马拉雅听书APP)
如果你能够早起一小时,就能够读更多的内容,或者能够做一个读书笔记,思维导图,把你读的感受分享到群里等等。
2、【习】的部分,习是实践,践行的意思。
怎么实践?
比如我们读的是心理学的内容,那么你这10分钟读到的,你记住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或者一个案例,接下来的一整天,你都可以细细咀嚼,结合自己的生活、工作去复盘以前的事,哪些做对了,哪些没做对,是因为什么原因,观察自己有什么样的固定模式2,如果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又以什么样的新模式去应对。
如果有空能够写下来效果更佳。
3、以教为学。你可以自建群,也可以在别人的群里,主动分享,以教为学。10分钟学到的内容+自己的思考,可以总结成5分钟+的语音分享。在大家的互动里,照见自己,碰撞火花,知识内化成经验。
4、我曾经分享过一个主题《2分钟可以干什么》,2分钟可干的事太多了,私聊我,获得《2分钟可以干什么》的文章。
二,【学】的部分占30%,【习】的部分占70%,这样安排的话,你的学习效率肯定很高。
注释:
1、理解力的池子:来源于樊登《读懂一本书》指的是一个人的知识储备量。储备量大的人,读书很容易。储备量小的人,读书就很慢,因为很多读不懂的。不过,没关系,我们都是从小池子开始的,日积月累变成大池子的。
2、觉察自己的固定模式:来源于团长的心理学实修课。就是用观察者的角度,观察自己的行为模式,心理模式,是否有同样的场景、心境、困境重复出现,来觉察自己有哪些固定模式。
看见就是疗愈,当我们看到了固定模式,那我们下次遇到同类事情时就可以换一个模式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