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讲稿
PPT
第11讲:艾灸的起源与发展
梅全喜 时长16: 00
各位甲乙学院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艾叶与艾灸养生》课程,我是梅全喜。那么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艾灸的相关情况。在这一课,我主要给大家介绍艾灸的起源,艾灸的发展历史,以及现代艾灸的发展情况。
下面我们首先来看一看艾灸的起源。艾灸的应用历史是非常早的,艾灸的起源,应该是在人类掌握了用火方法之后,大约在170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就已经开始用火了,陕西蓝田人,在100万年前就有用火的痕迹,北京周口店人,在50万年前就已经掌握了用火的方法,并且能保管火种。在《庄子》载:“木与木相摩则燃”,《绎史·大古第一》载:“燧人钻木取火,炮生为熟,教人熟食”。在西晋《博物志》载:“削冰令圆,举而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从这些记载种可以看到,先民在远古时代已经掌握了用火和起火的方法,在远古时期人们从钻木、刮木等生产实践所引起的燃烧中,以及稍后的以冰取火,逐渐获得了有益的启示,发明了人工取火的方法。火的发现和使用跟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火对于先民来说太重要了!火的掌握既可使人类躲避猛兽的侵袭,又可以熟食,又可抵御严寒酷冬的恶劣气候。
灸的发明就是原始人用火时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原始人发现身体某一部位的病痛的部位在受到火的灼烤以后,疼痛缓解,患处舒适,便主动用火烧灼治疗更多的部位病痛,于是就发明了灸治疗法,早期的原始人是用树木的火燃着后烧灼患处,达到祛除寒邪,解除痛苦的目的。那么可以肯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原始社会的人是用树木的火,来作为灸疗的。但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他们发现,用树木的火来灸疗,不仅疗效差,而且对人体还有一点伤害,所以慢慢的他们对灸火的材料叶有所选择,就有后来对松、柏、竹、橘、榆、帜、桑、枣等八木不宜作为灸火之说,后来认识到艾叶熏灸是疗效最著的。所以在《黄帝明堂灸经》就有这样的记载,“古来用火灸病,忌八般木火,切宜避之……有火珠耀日,以艾承之,遂得火出,此火灸病为良,凡人卒难备矣”。《针灸资生经》引《下经》说:“古来灸病,忌松、柏、枳、橘、榆、枣、桑、竹八木,切宜避之”,从这些古代记载来看,古人已经充分认识到,用其它树木的火来灸疗,不仅疗效差,而且对人体会产生伤害,所以慢慢认识到用艾灸不仅疗效好,而且对人体没有任何的损害,后来慢慢用艾叶慢慢代替其它灸疗,艾灸疗法就此产生。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艾灸的发展历史。据已有的文字记载可以知道,灸法在商周时期就已应用治疗疾病了,收载我国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诗歌总集的《诗经》中就载有艾。在战国时期《孟子》这本书中,所记载的:“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说明在这个时期,艾灸疗法已经是非常普及了。七年之病,就是疑难治难杂症,这种疑难杂症必须用艾灸疗法来治疗,所以要用陈艾,三年之艾来治疗,从这个记载中可以看出,艾灸疗法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
艾灸疗法在先秦时就已经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1973年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指出经脉循行部位、所主疾病及其灸治所宜等.首次记载灸疗的医学典藉,提到的各种经脉病证以及心痛、癃、癫狂、咳血、耳聋、曀等急难病证,均可采取灸疗,其所属经脉之法进行治疗。在同时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也记载有艾灸疗法。
《黄帝内经》成书以前,灸疗不但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基础理论,而且也有了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黄帝内经》还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皆虚,火自当之”,说明灸法的适应症很广,而且治疗是非常显著的,针刺疗法不行,可以用灸来达到效果。有些疾病的灸疗,更能达到效果在该书中还有:“其治以针艾”的记载,说明在《黄帝内经》成书前,针石和艾灸结合应用治疗多种疾病已经很盛行,“艾”在此时已作为“灸”的代名词了。
三国曹操之孙曹翕著《曹氏灸方》一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灸疗专著。所载施灸孔穴增多,施灸的禁忌也较以前诸书更具体,并申明禁灸原因。晋代葛洪著《肘后备急方》,对传染病,以及急救等亦注重灸疗。该书有针灸医方109条,其中灸方竟占90余条,并对艾灸的作用、效果、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都有较全面的论述。葛洪的妻子鲍姑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疗家,史传为葛洪之妻,医术精良,擅长灸疗。她是采用越秀山脚下漫山遍野生长的红脚艾用于灸治皮肤赘肉,是最早用于艾灸疗法美容的灸疗师,后人称此艾为“鲍姑艾”。
在唐代灸学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有专职的灸疗师,唐朝建有医科学校,并设有针灸科。唐代诗人韩愈在他的作品《谴疟鬼》这首诗中载有,“灸师施艾炷,酷若猎火围”的描述,可见,在唐代已有灸师这一专业职称了。
孙思邈撰集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都记载了大量的艾灸疗法,他对艾灸疗法有非常独到的认识,注重灸量,施灸的壮数多至几百壮。而他本人也是艾灸疗法的倡导者和使用者,他从小体弱多病,自己就长期使用艾灸疗法为自己治疗并养生保健,做的了常年艾火遍身烧,到了93岁的时候,仍然身体轻健,耳聪目明,活到了103岁。他自己总结的经验是,要想身体健康就要经常艾灸足三里。
在宋代,更加重视针灸在医疗中的作用,并将针灸列为十二科之一,宋代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撰集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问世,并设计制造出铜人模型,广受欢迎。灸法在宋代皇宫中得到宠遇,据《宋史》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在他弟弟太宗赵光义病重时,为其弟亲子做艾灸,成为一段历史佳话。欧阳修的《灼艾贴》,李唐的《艾灸图》等都证实了艾灸在宋代的应用非常广泛。
明代是我国针灸的全盛时期,其间针灸学家倍出,其中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对针灸学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颇有影响于后世的针灸专著。明代医学家李言闻称赞艾叶“产于山阳,采于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艾灸是充分肯定的:“艾灸用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大矣”。
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下现代艾灸的应用和发展情况,建国后,艾灸疗法得到了重视,各地各级中医院开设了针灸科,综合医院以及卫生院也开展了针灸医疗,全国以及各省市均先后建立了一批针灸研究机构,先后开展了灸法机理灸法应用的研究工作。大部分中医学院还专设了针灸系,针灸专业。1984年,国务院正式批准筹建北京针灸学院,是我们国内第一家针灸学专科大学,各地中医药大学都开设了针灸学院,培养针灸人才。今天,艾灸疗法不仅仅是在医疗单位广泛应用,在民间也已被普通的家庭所接受。目前全国各地,已经形成了一股艾灸的热潮,艾灸疗法不仅在民间十分普及,而且还有很多民间艾灸疗法培训学校,培训民间的艾灸人才。不仅传统的艾灸疗法得到推广,还有不少的成果是在传统艾灸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新型灸材,新型器械灸法等等,如艾艾贴,温灸贴,温灸器、灸疗盒、电子灸疗仪等新型灸材,为推动艾灸疗法的现代应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艾灸历史源远流长,纵观艾灸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里程,第一个是传统艾灸(艾绒,艾条、艾柱灸),第二个是现代艾灸(新型器材,新型灸材),不论是传统艾灸还是现代艾灸都有各自的特点、优势。传统艾灸有效,但有烟,有火,操作不方便,很多时候是需要专业人士来灸的;现代艾灸,特别是在传统艾灸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的艾灸,比方说艾艾贴,温灸器,灸疗盒等,操作方便,安全,这些新型的灸疗,应该是未来艾灸发展的重要方向。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今天给给大家重点介绍了艾灸的起源,艾灸的发展历史,以及现代艾灸的应用及发展情况,今天课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每天都能好好学习,天天甲乙,我们下期再见。
00:00
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