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方法论:优化与残化 57/100

图片发自简书App
输出是最好的输入

#见:当你逐渐提升到一个权势比较强的高位,办事的时候就不大可能像以前那样“总是细致地察言观色、从别人的角度考虑方方面面”了——只要你下达命令,别人就会去执行,在这种情况下,你的同情共理心,或者说“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这种习惯会逐渐被废弃——任何事情都是“用进废退”的。

我们讲的这个实验也进一步说明:一个人或者一个物种的能力/功能都是在特定场景下的一种装备和设施。

人,包括其他物种的认知/感知能力,并不是为了反映世界的“本来面目”,而只是一种生存装备而已。每一个物种的生存方式和环境,它的生态位都是截取了某一个局部,所以它的装备是有针对性的。

而一旦有了针对性,就会产生缺陷——在这个场景的完美恰恰意味着在其他场景的无能。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Robert Frost)有一首著名的诗——《未选择的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绵延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感:@最好的安排 我的写字能力已经被残化了。现在几乎很少会用笔写字,写些东西基本都是在用电脑或者手机写字,偶尔提笔写字,我发现有些简单的字都忘记了;还有就是心算能力,计算数字基本上都是用计算机,导致很多简单的加减乘除都不会心算了。由于科技的进步,我们得到了很多便利,却也让我们丧失了很多最基本的能力。

#思:@韩同志 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一个人最好的成长方式,就是让上司残废掉。当你在某一项工作能力上超过你的上司,他就会在这方面对你形成依赖,于是主管就被你搞残了。

#行:@海阔天空 世界上有两种残化,一种是因为你不断优化而导致的;还有一种是你并没有一种不断优化的能力,在哪个方面好像都还可以。我是属于第二种残化,生活工作中经常缺乏主动性、规划性。习惯于被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觉得哪方面都可以,应付得过来,而不是做到更好。

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事物却无限,用有限去认知无限,残化是必然。学习今天的课,我认知到:残化不是我们自己无知的借口,而是要让自己保持一种敬畏和谦卑之心,作为促进自己认知迭代的动力。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