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找朋友推荐通常,这一定是最高效的方式,特别是如果推荐人有较强背书作用的话。如果排一下推荐能力的优先级,大概是:你的老股东>投资界朋友>老同事>普通朋友如果你要融资,建议先扫一遍通讯录,在一度人脉里,看看有没有投资人,或者在创业的朋友,当初拿了哪家机构的投资,能不能引荐给你。通常,这种有背书的介绍,获得约见的机会非常高。比如,我在公司内,遇到下面同事的好案子,我也会以朋友的身份推给投资人,比如我经常推项目给红杉的沈南鹏,可能我发一个BP过去,只说一句话,"这个项目模式不错,你看看"。他就算不亲自去见,至少也会派一个基金小朋友来聊一聊。因为他对我的判断力有信任,这就是背书的力量。通常啊,我们再来看VC这一端,发掘项目的渠道有很多,但其中最大的来源,就是投过的CEO推荐,所以,如果你有一些人脉,一定要利用好这个机会。
2)找FA合作,国内的FA真的是良莠不齐,对于一个好的FA,通常提供三个价值:1.帮创业者梳理业务,讲好故事2.精准对接投资机构,并参与谈判协调3.推进融资流程和项目管理,尤其是对于中后期项目,做很多事务性工作对于种子-A轮的早期项目,优秀的FA机构筛选项目很严格。据我了解,知名机构的合作率通常低于15%,我们以太的平均值比这个还要低一些。而FA的收费方式,普遍采用融资成功后收费,一般是融资额的3-5个点。对于早期项目,可能会要价更高一点,或者是要股份。
3)上线互联网平台
近几年,创投圈也在快速互联网化,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开始在APP上看项目,你可以把项目挂到融资平台,这样就有可能被推送到几百家投资机构,获得约见机会。
4)投递BP邮箱
听到这里,我猜有一些同学可能会着急了:怎么一直不讲邮箱投递啊?我当然没有忘,只是,我把这个放在了最后一位。客观来说,无论是对于创业者,还是投资机构,邮箱都是转化率最低的一个渠道。一般如果你通过邮箱投递BP,石沉大海的概率是非常高的。但是这个渠道也有一个好处,成本低。你几乎可以零成本的群发给很多投资机构,来碰碰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