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风建设“常”抓不懈

       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不仅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道路上取得胜利、成就伟业的关键法宝,更是在新征程上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厚植党长期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组织部门作为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以更大力度、更严要求、更高标准推动广大党员干部转作风、强党性、促担当、践使命,为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在“常思常悟”中校准政治坐标政治素质是领导干部第一位的素质,政治标准是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学习不仅是提升个人素养的需要,更是政治责任和政治要求,要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逐章逐条研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确保学在深处、学有质量。思想锤炼愈深入,作风建设愈扎实。“精神滋养”非一日可成,党员干部要秉持“日日精进不畏难,时时研习不惧繁”的态度为理想信念“加餐”,做到持之以恒地积淀、精益求精地提升。要将理论学习融入日常生活,抓实抓常,坚持全面细致地学习、原汁原味地领会、系统深入地精研,在“学而不厌”的基础上不断“温故知新”,为作风建设筑牢思想根基,确保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定正确方向。

       坚持在“常省常纠”中深挖病灶根源。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改进作风的突破口。目前,组织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短板弱项:关键岗位干部储备紧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机制还不够健全;人才政策体系还不完善,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不匹配。党员干部要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行一次由内而外的“作风体检”,仔细检视工作执行中的温差、落差、偏差。要深刻剖析问题根源,摒弃应付思想、过关心态,力戒形式主义,通过查摆问题,拂去思想灰尘,锻炼过硬作风。组织部门要带头对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深挖细查,既要盯紧会议培训等传统领域,防止问题反弹,又要将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新战场,确保监督全覆盖。要将民主生活会上的“红脸出汗”、群众意见的“公开剖析”常态化,以“庖丁解牛”的精细和“一抓到底”的韧劲,将顽瘴痼疾一一揪出,让问题无处遁形。      

        坚持在“常抓常严”中涵养清风正气。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组织部门承担着选贤任能、巩固基础、聚才育才等重要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冲在前、树标杆,全力打造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要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以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为用人“风向标”,以“实干为先、奋斗为荣”为行动指南,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要做到法纪红线不能碰,严明组织人事纪律,自觉遵守组织人事工作各项政策规定,坚持原则不动摇、履行程序不变通、执行纪律不放松,切实维护组织人事工作的严肃性、严谨性。要做到道德底线不能失,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不断涵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要持续深化政治机关建设,认真落实“组织工作质效提升年”目标任务,以全区组织系统“学思想、增本领、强作风、创佳绩”活动为抓手,探索实施组工干部赋能提升工程,确保组工干部始终做到最讲政治、最讲大局、最讲公道、最讲担当、最讲奉献、最讲规矩,以好作风好形象创造新伟业。

       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一篙松劲退千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铁规矩、硬杠杠,唯有以极端负责、极端认真、极端严谨的态度耕好“责任田”,让作风建设“常”抓不懈,才能焕发持久生命力,为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作风保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