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3:教学片段
语文天地的“日积月累”中有三句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短短的几个字,学生很快就能熟读,并能背诵了。为了能让学生理解的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我带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挖掘了名言的来历。
师:这三句名言你都读懂了哪一句?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同桌讨论)
小郭同学:老师,我读懂了“知者乐山,仁者乐水”这一句,意思是说智者就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比如我的妈妈,她就喜欢水,记得去九寨沟旅游的时候,到了五彩池,她就拉着我看啊看啊,都不愿意走。
师:是啊!智者的性格就像流水一样活泼!
小郭同学:我的爷爷和妈妈却不一样,爷爷喜欢安静,所以他特别喜欢大山。
师:小郭同学能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名言,真会学习!
小邵同学:我读懂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我认为,前半句是理论,后半句是实践。
师(惊讶孩子的理解):为何这样说?
小邵同学:我认为读万卷书,就是让博览群书,掌握很多的知识,然后做好了理论的准备,就可以去“行万里路”了!正如我们刚刚学习的《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这一课,我想就是因为徐霞客少年时读了很多的书,他才能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旅游探险。徐霞客就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全班同学: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你们为何给她鼓掌!
小乔:我认为邵同学真正做到了活学活用!
小乐:我觉得她说得很有道理!
师:微笑表示肯定,那最后一句呢?
小张:趁着兴致来,兴致满足了就返回。比如我妈妈总爱带我去大雁塔玩,每次我们玩到快天黑的时候,觉得玩够了就会回家。
师:其实呀这句名言背后还有一个小故事呢!话说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在一个下雪的夜晚,独自一人饮酒作诗,欣赏雪景,忽然想起远方的好友戴安道来。于是乘船夜行了百余里,快到中午的时候才到戴安道的门前,可王徽之却调转船头回去了。他这么想见他的朋友,为何才到朋友的门前,又掉头回去了呢?
小柳:因为王徽之取得时候很有兴致,兴致满足了就回去了。
师:是呀!从山阴到戴安道所在的剡县,沿途的风光秀丽,美不胜收,下雪的夜晚,划着小船去会友人,这是何等的美妙。一路行船,冲淡了他的一腔愁绪,消融了他的满腹情怀。原来的“兴”已“尽”。王徽之率性而为,完全凭兴致行事。趁着当时的兴致而来,兴致满足了就返回。古人就是这么率真与洒脱,这就是性情中人!
师:王徽之访友人就是(引读)——乘兴而行,兴尽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