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本组同事们在一起,有话说,有嗑唠,很好!
和语文同事们在一起,有故事,有幽默,有趣味,更好!
几年前和同事们一块儿登泰山,山路旁,忽然看到一块儿石刻,不知道念什么字,同事小李张嘴道“风月无边”,略思索,哎呀我的天呐,这种谜语式的题字同事随口就能解答解释,啧啧,佩服!
有一次语文老师们闲聊,像是在讨论身材,闲谈胖瘦,付老师一句“她其实也不胖,就是有容”,带点儿绯色的话题,经过语文的嘴,没了半点羞言,其实也就是语文老师们能这样借代且都心领神会。数学同事们呢?都瞪着眼发懵呢,不,也或根本就不懵,不知道懵啥!
对晏几道的一首清平乐,(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最接地气的是藏老师的理解,原话:古代能留下诗词的应是精英阶层,原来国家精英就是整天莺莺燕燕,逛窑子,听曲喝酒呀!
另一位大师解释:这都是人家的业余生活,宋朝的青楼不是妓院,是文期酒会的场所,也是文人雅士们经常聚会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茶楼歌厅吧!
再回答:反正这首词是逛花楼,春宵一夜去上班了。
乖乖,听了语文老师特通俗的解释,你还能忘喽这首词!
近些天背韩愈的作品,每每感觉很吃力,语句拗口,诗意晦涩。“天维地荒足妖怪”横竖理解不了此类语句。
陈大师把韩愈 李白 杜甫的诗做了对比总结:李白的诗是喷出来的,出口成诗;老杜的诗是做出来的,吟咏成诗;韩愈的诗是搜肠刮肚瘪出来的,苦吟成诗。
寥寥数字,李白的浪漫,杜甫的浑厚,韩愈的晦涩。一语中的。实在是妙呀!妙!
理科老师确实应该多接触文科老师,否则,我们太孤陋寡闻,太呆板单调。1 2 3 X Y Z永远衍生不出风花雪月,小桥流水!
可惜,现在办公室分开,这注定我们损失了几多欢快的笑声,少了许多生活的乐趣。
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