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静铃音《老友寄花来》
凭窗远望春光好,遥寄幽香意界高。
念旧真情初浴日,重逢更待秉烛邀。
————————————————————————
注:
意界
1.意境, 境界。
清 赵翼 《后园居诗》: “若以较畴昔, 曾何足比数。 顾独少外营, 意界转栩栩。”
陶曾佑 《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 “二十世纪之中心点, 有一大怪物焉: 不胫而走, 不翼而飞, 不叩而鸣;刺人脑球, 惊人眼帘, 畅人意界, 增人智力。”
2.意想, 想象范围。
严復 《<法意>按语》: “以 春秋 战国 人心风俗之程度而推之, 向所谓三代, 向所谓 唐 虞 , 祇儒者百家, 其意界中之制造物而已, 又乌足以为事实乎?”
念旧,挂念旧人;不忘故旧。
《晋书‧吕光载记》: “朔马心何悲?念旧中心劳。”
唐 刘禹锡 《上门下武相公启》: “恭承惠下之旨, 重以念旧之怀。”
宋 徐度《却扫编》卷中: “天阙梦回, 必有感恩之泪;日边人至, 常闻念旧之言。”
清 郑燮 《贺新郎‧落花》词: “粉蝶游蜂谁念旧, 背残枝飞过秋千架, 只落得, 蛛丝挂!” 洪深 《劫后桃花》十一: “ 余家骧 收了钱, 笑逐颜开: 还是表婶念旧。”
浴日
1.语本《淮南子‧天文训》: “日出于 旸谷 , 浴于 咸池 。”后以“浴日”指太阳初从水面升起。
唐 张说 《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 “香池春溜水初平, 预懽浴日照京城。”
唐 杨巨源 《寄昭应王丞》诗: “光动泉心初浴日, 气蒸山腹总成春。”
2.古有 羲和 浴日的传说。 见《山海经‧大荒南经》。 后以喻功勛巨大。 参见“ 补天浴日 ”。
秉烛,谓持烛以照明。
唐 孟浩然 《春初汉中漾舟》诗: “良会难再逢, 日入须秉烛。”
宋 梅尧臣 《送道损司门》诗: “朝看不足暮秉烛, 何暇更寻桃与杏。”
《三国演义》第七七回: “起坐内室, 秉烛看书。”
《红楼梦》第一一四回: “丫头秉烛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