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半秒钟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马里奥·普佐 《教父》
很早之前就看到过上面这句话,当时马上就想,自己是属于前者还是后者。想到聪明人时,我会觉得这辈子都难以超越他们,因而有些自卑;向下看时,又有一丝优越感,觉得比下有余了。后来阅历渐长,对于这句话有了不同的认识。
看透事物本质其实是一种能力,有些人生来敏锐、洞察力强,有些人则开窍得慢,初时显得迟钝。如果拥有成长型思维,你可能会同意我只要是能力就可以习得的观点。于是问题就成了,要如何才能习得这种短时间内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
查理·芒格的方法是阅读,无论在哪里,都手不释卷,而且据他观察,其他的聪明人也是这么做的。换句话说,热爱阅读是聪明人大概率要做的事。你可能会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这话里有智慧,也有小聪明。说到底这些只是表象,根本上在于,读书行路阅人,你的学习过程是怎样的?
樊登回顾他的创业历程时说,人的成长其实是思维框架的扩张,把原来的潜能象限变成公开象限。支撑这一扩张过程的是不同的思维工具或者叫思维模型,如果你去听樊登讲书,对此会有直观的感受。在每本书新书解读的最后,樊登的团队都会制作一个彩蛋,以前叫“樊登小百科”,现在改成“樊登词典”了,内容就是樊登经常挂在嘴边的思维工具相关的名词,如乔哈里视窗、峰终定律等。
这些认知提升的工具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自己、探索外部世界、处理各种关系,所以对于这种工具或模型的学习就变成了重点。查理·芒格对此有深刻的见解。在《穷查理宝典》中,他提倡读者学习各个学科的核心模型,做一个综合的人,千万不要成为持锤人,看所有问题都是钉子,解决问题的招数只有一种。查理·芒格本人就是这一理念的忠实实践者,他掌握的模型据说有100个之多,在此基础之上,他做投资的成绩一直非常好。
回头看下樊登的观点,其实还可以再进一步,不只是思维框架的扩张,更是迭代,因为可能新思维模型的出现会颠覆你原有的框架。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开放的心态至关重要。
这个迭代过程不见得都是愉快的,被打脸毕竟会影响心情,但是当你更上层楼之后,所收获的喜乐就远非低层次满足可比了。佛教当中有一个说法叫法喜充满,是指修行过程中的觉悟,当你豁然开朗、亲证佛法之后,就体验到佛法带来的愉悦、清净、安宁,而且绵绵不绝。如果你有类似的体验,就会知道了悟一件事多么令人开心。正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
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有一个特质,就是喜欢寻找相反的证据,来证伪自己先前的观点。这是不是有病?当然不是,这是科学精神。正因为他如此行,才成就巨大。
总结来说,要不断迭代自己的思维框架,一需要开放的心态,二需要科学的精神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