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常去学校旁的一家饭馆吃饭,因为这家的菜炒的真的好吃,更重要的是他家的米饭令我有食欲,不像食堂的饭让我无论看着还是闻着都提不起食欲,甚至有些反胃。他家的米饭,一粒粒看得清楚,热腾腾的米饭散发着米香,让我这种常年吃食堂的人食指大动。
我喜欢这家店的另一个原因则是他家的米饭是可以免费加的,而不是按碗卖,可以让我这种饭量大的人吃到饱,可谓是很幸福了。
作为一名外地学生,我一再认为天津的米很贵,因为食堂给的米饭少的可怜,每次看到偌大的盘子中那一小块米饭就感到有些心酸。可能是盘子买的太大用米饭减少些成本,又或是菜太便宜米太贵,所以打算用菜来撑场面。
食堂也是可以加饭的,可能是为了节约粮食防止浪费而采用这种“饭少给,不够加”的方式。这种方式不得不说很好,既防止了浪费,也节约了成本。只不过这更让我坚信天津的米贵了,至于原因?每次看着可怜的米饭对食堂大妈可怜兮兮地说:“阿姨,加点饭”。然后食堂大妈转身给加了“一点”饭,真的是一点,一口到两口。我既然说了要加饭,就肯定不是差这一两口了不是?可食堂大妈每次都是这样,我总不能再次对大妈说:“不够,您再给点”吧?都已经“要了一次饭”了,再腆着脸要第二次?那不就是跟个乞讨者一样吗?且不说会不会被大妈的白眼瞟死,就说周围一群等着打饭的人怎么看,所以我是万不会再“要饭”第二次的。
对比之下,饭馆简直就是天堂一样了,可以让我吃到饱,这种享受在食堂是少有的,除非你加钱,又或是有着比我厚些的脸皮。
02
今天的主要话题不是食堂的问题,而是粮食观念,说食堂主要是想吐槽一下。
我在这饭馆吃过很多次,见过许多如我一般不够吃加饭的,见过很多刚好吃完的,也见过许多吃不完浪费的,还有少数加饭之后剩下的。
但我仅此一次见过如此一位姑娘,她说:“这米是可以加的吧”,得到回应后,她说:“那给我们少盛一些饭,不够吃我们再加,我怕浪费”。
是的,就这么一句话,让我十分想写一些东西。珍惜粮食,光盘行动的人很多,但很少有人会去减少自己应得的。许多人的观念可能会是,我吃多少点多少,尽量少点尽量光盘,但很少有人会在一份盖饭上“计较”。
今天也看见了有人添的满满一碗饭刚动一口就走了,老板娘看着蛮心疼的,我也是。老板娘说:这些吃不完浪费的,不如少盛些。我深以为然,同时,我也在想,如果人家正在吃饭的时候,老板娘这么说,对方会不会暴脾气跟老板娘理论,诸如:我花了钱的,你管什么,还做不做生意了之类的话。
03
如今,国家越来越富强, 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再是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了,也正因如此,一些没经历过饥寒的年轻人并不是很珍惜这在老一辈眼中来之不易的幸福。即便他们小时候常背《悯农》,但他们无法理解什么叫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也不会知道“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是什么感觉。
这些我觉得无可厚非,毕竟时代在变,观念也在变。但我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些言论,辱骂袁隆平,说其住豪宅,沽名钓誉、都什么年代了还研究水稻云云。我不知道这些人的脑子是长在哪里了,我也不知道他们的脑袋是不是被驴或是什么踢过,才能够对如此一位为科研事业、为了让全世界人民吃饱饭奉献一辈子的人口出恶语。我只知道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他一次又一次的改良水稻,提高产量,让无数人吃饱饭,让无数人免于饥饿,这些还不值得人们去尊敬吗?
04
据国家数据网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还需大量进口粮食来维持平衡,每年进口粮食及大豆数十亿吨,花费超百亿美元
列此数据只是想说明,我国粮食还没有多到可以肆意浪费的地步。
希望大家能节约还是要节约,最不济也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第一次写文,没逻辑,想到哪写到哪,乱的很,希望以后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