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月26日,在湖南湘潭,一位14岁初中男生溜进停靠在路边的公交车,翻出司机钥匙,将车开走。
男孩一路开了5.6公里,当行驶到湘潭大学校门口时,撞伤一名女大学生,好在当时车速不快,女大学生只受到轻伤。
有记者随后联系到了该男孩的母亲。男孩母亲说,儿子从没开过车,只是曾经说想开公交车,真是一千一万个想不到他会偷开公交车。
但对于男孩母亲的这番说辞,部分网友提出了质疑:看这孩子的操作,绝对不是第一次开车!
也有部分网友表示:这孩子可能真是个天才!孩子的模仿能力本来就强,而且这公交车是自动挡车,学起来并不复杂。
不过,不管男孩母亲有没有说谎,好在被撞伤的女大学生只是轻伤,已送至医院治疗,而男孩也已被批评教育了。
看到这则消息,浑身吓出一身冷汗。又是一起未成年人干的好事!不知道这位男孩事后受到了怎样的批评教育。也不知道男孩的父母最终有没有给男孩补上他最急需的一课,承担责任教育。
2
有人说,世界上有两类人最可怕,一类是精神病,另一类就是未成年,因为他们有“合法杀人证”,即便是犯下滔天之恶,所受惩罚也只不过是“轻描淡写”。原因很简单,法律认为他们不懂事儿,心智不成熟,所以不能按成人的规则去惩办。
2016年7月18日,广西岑溪市诚谏镇石桥村一个13岁的少年杀害分别为8岁、7岁和4岁的儿童,性质相当恶劣,因他不满14周岁免于刑罚,仅被送收容所教养3年。
2016年6月13日晚9点左右,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金川县毛日乡中心校的教师杨冬玲在回住处的路上,被一个13岁的少年方某迎面泼上汽油,被烧成“碳人”。年幼的方某无需承担刑事责任,当地警方把他交给其父看管。为防止儿子再闯祸,方某的父亲用一根铁链将肇事的儿子锁在家里。
2016年1月18日,刚刚出狱2个月的广西青年韦某木在广州番禺奸杀一名11岁的女童。据媒体报道,2010年13岁的韦某木掐死同村一名男童,因案发时韦某木不满14岁,未承担刑事责任;2011年,14岁的韦某木又在家乡持刀捅伤女童,被判刑6年。2015年11月,韦某木被减刑释放后来到广州市番禺区,再次奸杀女童。据村民讲,韦某木无直接证据的伤害孩童事件还有4宗,造成2死2伤。
未成年人,心智还不成熟,三观没有正确树立,所以产生犯错也不一定要负责的侥幸心理。于是天大的错也敢犯,杀人,放火,偷盗,抢劫都敢去尝试。
而这,恰恰跟父母是否对孩子进行责任教育有直接的关系。试想,如果父母给孩子从小就进行教育,告诉他,犯错就要接受相应的惩罚,归还孩子承担责任的权利。这些悲剧就可以避免,很多无辜的生命便可以逃过此劫。
3
当然,孩子们第一次单独做事难免让人不满意,这是正常的。一杯好喝的饮料洒了,孩子只能少喝甚至不喝,这是他完全能够承担的,不需要重新给他一杯。收拾桌子时孩子打碎了碗,让他自己收拾掉,不过要小心,别划破手。
我们只是在必要时提供适当的帮助,而绝不是全部包揽。孩子在承担后果的过程中逐渐明白,在任何时候,他们都必须对自己做过的事承担责任。
前阵子,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位父亲“惩罚”10岁孩子的视频在网络上大火。
因10岁的儿子在校车上欺负同学,父亲惩罚孩子连续一周不能坐校车,每天必须跑1英里(约等于1.6千米)去上学,即使刮风下雨也不停歇。
担心儿子安全,父亲便每日开车尾随相伴。并在Facebook上直播打卡。
视频中,印象中最深刻的是父亲说的这三句话:
因为孩子爱欺负别人,我对这点是不能容忍的。
自从他跑步上学后,他的行为好多了。老师们对他这周的表现都很满意。
这是惩罚孩子的一种健康方式。这便是育儿。这就是教育孩子承担责任避免再次犯错的典范。
4
有专家说,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应该预防为先,抢救为主。这当然是对的。
但预防不是纵容,抢救不是不罚。如果一个保护措施,为了保护一部分人,却伤害到了另一部分人的权益,这样的保护制度就是不合理的。
一个社会,不应该有法外之地,更不应该有法外之人。任何人的行为,都应该受到必要的约束。让一帮半大小子知道“我怎么犯罪都不会有事”,叫嚣着“反正打死人也不犯法”,恣意妄为,惹事生非,绝非社会之福。
对未成年人犯罪要给予像成年人一样的处罚,让未成年人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做错了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接受什么样的处罚。
一个人只有心里有所畏惧,行为才会有底线。只有行为受到约束,才能走上正轨。不论孩子的年龄大小,犯错了就应该承担责任,就要受到一定的处罚。
我们每一个家长都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加强对孩子的教育,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让孩子充分认识到不遵守规则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不要纵容孩子,让孩子从小就敢于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