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战
垓下之战,无异于楚汉战争中最后的决战。对于刘邦而言,是一战定乾坤的决胜;对于项羽,则是英雄气盖世的绝唱。对于韩信而言,则是走上了兔死狗烹的不归路。
汉高帝五年(前202)十二月,雄姿英发的韩信与拔山盖世的项羽在垓下谱写了一篇壮丽凄绝的英雄史诗。韩信与项羽,两位卓越军事家的激情碰撞,是智慧的交集,也是命运的对决。
经过连年征战,捷报频传的汉军兵力约有七、八十万人,项羽只有约十万人。韩信自率三十万大军为前阵,正面迎击对楚军;将军孔熙率军一部为左阵;将军陈贺率军一部为右阵;刘邦率其大军为中阵;将军周勃与柴武率军一部为后阵;英布和彭越的军队,部署到了楚军的侧后,主要用以牵制楚军的行动,机动应战。
韩信亲率汉军发动攻势,初战诈败而退,避开楚军锐气。韩信引兵后撤,他一后撤,项羽就向前追击。这时,事先安排好的接应部队立即从左右两边突然杀出,猛攻楚军侧面。韩信在项羽大军穷于应付两侧的进攻时又引兵杀回,将楚军三面包围,双方激战一日,楚军终于失败,大部被歼。
韩信又用“四面楚歌”瓦解敌人的斗志。楚军在夜间听到四面皆楚歌,以为汉已尽得楚地,士气崩溃。项羽率八百人乘夜向南突围,汉军发觉后,派灌婴率五千骑兵追击。
四面楚歌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羽败退至乌江,被迫自刎。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垓下歌》,乐府诗歌,出自史记,是西楚霸王项羽败亡之前吟唱的一首诗,是足以惊神泣鬼的一首壮歌,抒发了项羽在汉军的重重包围之中那种充士怨愤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决定性的战役,它既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又是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基业。
关于韩信的十大战役,就这么讲完了。本专题主要内容来源于网络,拉拉藤做了些知识拓展,也附议了些个人意见。韩信是大淮安人,虽做过齐王,后人皆用“淮阴侯”称之;西楚霸王项羽也算的是大淮安人(今宿迁)。两个淮安人的争斗,成就了最后的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