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的耳朵好臭,臭了好久了。
我一直以为是宝宝太小,洗澡没洗干净,和他自己的代谢物,保湿霜的混合发出的气味。
前两天妻子开始用棉签,打湿后做清理,感觉好了些。
今天我在家带娃,特意关注了他的耳朵。
从中午开始脱皮了,有点像新生儿的胎脂一样。我拿来棉签做了清洁,涂上保湿霜。臭味有所减弱。但仔细凑近耳朵里闻,还是可以闻到一点的。
感觉这不太对啊。
我马上在网上搜了搜:小孩子耳朵臭
得到的结果主要是下面2个。答者署名都是各地医生:
第一:小孩子耳朵臭,可能是宝宝月龄太小,肠胃没有发展完全,容易吐奶,有时候躺着进入耳朵里,如果大人没有及时清洗,可能引起发臭。
第二:给宝宝洗澡不注意水流到耳朵里,引起的中耳炎,发炎后导致耳朵变臭。应该及时就医,做耳道清洗。
看到这我就有点不淡定了。我们洗澡没怎么让耳朵进水呀。奶水也不至于进入耳朵吧。
这网上说的有点不靠谱呀。感觉需要去检查一下,周围的小朋友也没听说谁耳朵有臭味。
于是我和妻子决定推着滚滚,去了马路对面的社康医院。
想着医生见得比我们多,应该知道咋回事。去寻求他们的意见。
到了社康,医生拿耳朵探照灯看了看,结果宝宝耳朵太小。看不到里头。建议去儿童医院看看耳科门诊。
这下我和妻子慌了,直接打车奔往妇幼医院。当时已经4点多了。
医院就快下班了。
先过去看看吧。宝宝的就诊卡也没带。想着有手机的急诊记录。
4点50多,到达儿科门诊,这个时候医生大部分已经下班。
咨询挂号台问小姐能不能加个号,护士小姐说去四楼直接找耳鼻喉科,去问那里的医生。
抱着滚滚狂奔。
到了四楼,找耳鼻喉科找不到,急死了。
“在那边的角落。” 护士指着楼层最后方。
“护士你好,帮我挂个号,我要看看宝宝的耳朵。里面有臭味。”
“现在已经下班了,没有号了。”
“没有号了吗?可以加一个吗?”
“今天没号了,明天再过来吧!” 护士轻松说了一句就走了。
“我们直接去试试。” 我抱着滚滚,往医生诊室方向走,看谁还在,直接进去问,说不定有医生愿意加个号。
一条长长的候诊厅,快速走了一遍,还剩下2个医生在问诊。
看到一个中年男医生,声音洪亮的再诊断一个宝宝,是一家三口。
已经忘了医生跟他们说啥了。
“医生可不可以加个号,帮我们看下这个孩子耳朵有点臭?”
“过来。”
我赶紧坐在医生旁边的椅子上。
“哎呀,你这个湿疹啊,脸和脖子都是,外耳道湿疹,臭味就是这个。头皮上脱皮也是。”医生拿着耳镜照着耳朵里头一看,眉头一皱。
“需要怎么搞?“
“小孩子不要穿这么多!你们穿几个他就穿几件。”说着医生把抱在孩子外面厚厚的一层包被给扯下来。
“我们平时给他穿得不多,今天外出才给包上。”
“要保持湿润,配合用药!”
“好,用什么药呢?我们现在用的氧化锌,感觉效果不好,容易复发。“
“这个湿疹是容易反复,你们快去皮肤科给开点药!”
“好,谢谢医生!”
抱着滚滚赶紧往外跑,皮肤科,皮肤科,几楼?
记得电梯口有科室指引。
3楼。
“走!“
皮肤科又在3楼的一个角落。
我们进去,里面已经全部关灯了。
只剩下一名护士小姐和最后一个准备脱衣服的医生,还有一对准备离开的母子。
他们齐刷刷地扭过头来,朝我看过来。
我抱着孩子跑进来。啥也不管了。
“医生我这孩子耳朵发臭,湿疹,帮我看下。还有医生吗?“
“医生重新套起白色外衣,你这湿疹。快去里面看下谁还没走。给你开点药。“
“没了,里面诊室全部暗了。“ 我飞速地跑了一遍诊室,马上跑回来。生怕最后一个医生走掉了。
“来吧,坐。卡给我。”
“什么卡,哦,就诊卡,我们出门急忘了带。那个,我们有之前的电子记录,号码应该有记录。”
“那也可以,报给我。”
医生带我进入护士台后面的一个小临时诊室。
“你记好用法,给你开了4种药:黄色的药水擦头和耳朵,2种软膏交替擦脸和脖子,还有一种口服的。“
好,我给妻子把用法用微信语音发过去。
妻子也跟着,结过了单子, 去门外付款了。
拿了药。
走出医院门口,太阳已经落山了。剩下一点晚霞在对面高楼顶,射出一点微红。
“幸好过来看了,你还说是胎脂脱皮。。“妻子埋怨我道。
大意了。这难搞的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