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肆玥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今天这两章里面,都出现了“仁”字。据统计,整本《论语》关于“仁”的论述总共有59章,109处。足以见得“仁”作为孔子思想的重要部分,是多么高的一个地位了。
如果说君子人格是孔子对每个学生个人修养的要求,那么“仁”便是孔子在学生与他人相处中的指导思想,或者说在“对待他人”这件事上对自己的一个高标准要求。
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章是如何体现“仁”的吧。
有子曰,这里的有子其实是孔子的一个学生,叫有若,字子有。开篇第二章,就出现有子这样一个人物,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他来头一定不小。
《论语》中被称为“子”的一共有三位,分别是孔子、有子、和曾子。孔子去世之后,有若就被大家推举为老师,而后也有考证说《论语》其实就是有子和曾子两位老师的学生编写的,所以后来就把他们俩也称为“子”了。
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为人,是既孝敬长辈又友爱兄弟的,那他在上级面前造次的概率就非常小了。
这句话里面的观点,和我们读过的《原生家庭》这本书简直不谋而合,原生家庭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但那也不是什么三头六臂不可战胜的怪兽。
处理和家人的关系虽然是最难的,但如果能把这个难的事情处理好,那么其它任何事情也就都差不到哪儿去了。
因为在家里养成的习惯,可以推动我们,在其它事情的处理上顺其自然。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这一句是前一句的一个递进,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不喜欢冒犯上级领导和长辈,却喜欢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那这种事情基本是不存在的。
前两句话的根本都在家庭上,从有血缘关系的人开始外扩。其实这个也和我们古代的社会结构有关系。当时所谓的封建制其实不过是分家。周天子是大宗,各地的王室诸侯是小宗,然后卿大夫就是小小宗。
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这么来的,该怎么治家就怎么治国呗。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这句话就是说,上面说的这些事情,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根本所在,只有根本找对了,立稳了,治国和做人的原则和道理才能顺理成章的产生。
这句话的背后,还有一个小背景,就是当时的人们做学问学知识都是为了寻道,而不是像我们今天这么功利,就为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然后多赚点钱这个概念。
我们今天偶有极力的抵制这种功利心的教育家,而有子那个时候确是偶有极力抵制学生们的飘飘欲仙儿的老师~
想想看,学生们一个个儿一天尽整那些精神世界的虚无缥缈的东西,而忘记了根本。
有若就在这里告诉大家,你是君子,但是你也得务本啊,放在我们今天就是说你理想主义归理想主义,但还是要实际一点好不好,根本先抓住了,道也会自然而然被找到的。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最后这句再次说明,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就是仁的根本了。
我们再来整体读一下这句话,应该已经非常明朗了。自己默读三遍,看看能不能背诵下来。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可以说有子说的这一章是从一个正面的视角说”仁“,那么接下来这一章就是反面了。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里面的“鲜”字,其实也是第二次出现了,都是少的意思,比如我们今天也有个成语叫叫鲜为人知,就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意思。
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孔子说:一个人花言巧语、满脸放笑,他身上的“仁”恐怕就很少了。这句话就是从反面来说“仁”的,和上一章正好相互对应。
刚开始看可能有点儿想不明白,一个人能说会道,笑脸相迎,难道不好吗?
如果我们用今天的价值观去检验孔子那个时代,难免有一点儿疑惑。孔子的意思就是书,一个真正有思想有文化,有内涵有水平的人,不会说那么多漂亮话。
孔子确实喜欢那些言辞木讷、沉默寡言的人,不喜欢夸夸其谈、能说会道的人。
究其原因,跟当时的社会背景离不开关系,孔子看到了当时社会的“礼崩乐坏”,就是那些心口不一的人,在孔夫子的眼里,这是社会崩溃的先兆。
在那个年代,大家十里乡外都是熟悉的人,也不必通过你的花言巧语对你另眼相看,所以关注一个人怎么做事,比关注他怎么说话,是更务实的。所以才有,那种嘴上说的好听,没行动的人,都是孔子眼里没有“仁”的体现这样的说法。
读到这里,再去看看我们今天对憨厚本分老实人的文化认同,就不难理解了。
再回到我们当下这个时代,现在越来越多的机构有了对说话的训练,我们要学会表达,学会销售自己。那另一方面,就可以延伸到演讲技巧上来,技巧千千万,但真正好的演讲者,一定是靠真诚走到最后的。
没有任何道路可以通往真诚,因为真诚本身就是道路。
END
作者介绍
肆玥,是以前那只闲不住的懒虫妞儿啦;一个放肆的丫头;一个越来越没能耐的超现实派理想主义者;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重度焦虑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