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你好:
今天我想郑重地和你沟通一些事。平时聊天时,我提过其中的一部分,可你常常听得心不在焉,所以我决定把这些话写下来。写下来,是希望你能安静、完整、无干扰地理解我真正想表达的内容。
一、从孩子的成绩说起
昨天孩子的联考成绩出来,整体都在他的预期之内。尤其是英语,他考了 131 分——这是一个相当大的突破。刚进高中时,他的英语成绩长期徘徊在 90~100 分之间,偶尔好一些也只是一百零几分。
这次的提升,一方面是他自己努力;另一方面也离不开英语老师的耐心与坚持:老师眼中有爱,爱中有规则,让孩子不再恐惧英语,逐渐进入状态。
孩子最近唯一有些困惑的,是语文成绩特别是作文部分表现不理想。你建议他多看杂志、论文、小文章;我也补充,希望他能每天挤一点时间读名著、读更系统的书。广泛阅读不仅提升作文,也能提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让整张试卷都更顺畅。
如果孩子觉得“没有时间”,其实并不是没有,而是要会挤。日常回家后的照镜子、整理仪容、上卫生间,这些时间稍微压缩一下,也能挤出十几分钟。老师们常说:“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是有的。”
二、两个孩子的差异,来自阅读习惯
我们两个孩子在学习上都不算吃力,很大程度是因为小学前、整个小学和初中,他们都读过大量书。阅读带给他们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是整个高中阶段能轻松前行的重要基础。
但我很清楚地看到:自从儿子上了高中,他的阅读明显减少了。他常说:“作业这么多,哪里有时间看书?”
可问题在于——
当初女儿在高中时,她的作业量、时间压力和他一模一样。
她从不落作业,她的“秘诀”其实很简单:
在课堂上,把能完成的内容全部完成。
她不爱举手回答问题,也坐在不显眼的位置,老师以为她在做笔记,其实她在默默地写作业。她非常清楚地知道:只有抓住课堂的每一分钟,高中的作业才能在合理时间内完成。
正因为她“见缝插针”,她才能保证每天晚上 11 点前收尾,然后仍能抽出十几分钟读书。阅读让她放松,也让她在长期积累中越走越轻松。
而儿子的成绩虽然暂时领先,但我非常清楚:
这背后靠的仍是他高中之前的阅读积累。
如果这个积累不再继续补充,他的优势会在高三逐渐被稀释。
三、父亲的榜样,比说教更有力量
我真心认为:
如果你能每天坚持半小时阅读,他会受到你的带动。
这既不影响你的休息,也不耽误你的工作,却能给孩子立下最好的榜样。
更重要的是:你在阅读后,可以把书里的观点、故事、有趣的细节讲给他听。阅读就不再只是一个人的孤独,而是父子之间的连接方式。
孩子会模仿你,也愿意跟随你。
但现在,他只想做题,不愿阅读。如果你这个时候再给他传递“阅读不重要”的暗示,我担心他原本就不稳固的阅读兴趣,会进一步削弱。
你的一句话,就像风筝线上那只手:
可以把他越放越高,也可以把他拉向低处。
四、作为一名老师,阅读的重要性更不该被轻视
我曾说过:
如果老师不阅读,他顶多是一名优秀的“教书匠”;
如果老师持续阅读、不断反思,他才可能成为真正的智者。
当你拥有了阅读带来的智慧,你随口的一句话,都有可能帮助一个迷茫的学生走出困境。你的正向引导,不仅能让学生做好题,更能在他们漫长的学习生活中,照亮那束指引方向的光。
孔子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你带的很多学生,父母为了生活长期在外打工;那些有父母陪伴的,也不一定有足够的教育能力去引导他们。
你不仅是一名老师,更是他们心理的引路人,是他们未来道路的设计师。
这个年纪的孩子,很容易困惑。他们不是看不到未来,而是看不到“路径”。你若坚持阅读,当他们遇到不同的问题时,你总能给出恰当的答案。
对儿子而言,同样如此。
五、阅读塑造格局:伟人们的力量来自哪里?
高中阶段的确忙,可真正智慧的人,在最忙的时候更会抓住阅读的机会。
毛主席如此,孙中山如此,成吉思汗亦如此。
毛主席的床,一半放着书。这不是展示,而是习惯——他在睡前和醒来时,随手就能抓起一本继续读。
他能写出《论持久战》,能够理解中国与日本国力差异,能够在民族危难时给全国人民带来信心,那些洞见和沉稳,不单来自天赋,更来自大量阅读和深度思考。
孙中山说:“除了打仗,就是读书。”
他明白,阅读是吸收前人思想的捷径,是让个人智慧不断生长的土壤。
成吉思汗南征北战时,也随行带着装书的马车;他不是普通的武夫,而是一位真正的智者。
六、一个让我遗憾的例子:读后感事件
去年儿子写《老人与海》读后感,你替他整理资料、打印材料,甚至连读后感的主体内容都帮忙代写。
这让我非常遗憾。
那本是一个孩子体验阅读、理解作品、独立思考的好机会——你却亲手替他拿走了。
我当时没有在孩子面前说你,但那一刻我很清楚:
你是想帮他,却剥夺了他成长的重要一步。
七、结语:我希望的不是责备,而是和你一起成长
我知道,我的话常常显得唠叨;你也未必爱听。
但只要你愿意接受其中的一点,哪怕只有一点,我都会觉得值得。
我一直相信:
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去爱,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学生一样尊重。
你面对的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你不断成长。只有你持续提升自己,你的教育才更有效,你的人生也会越来越开阔。
家里卧室、客厅、书柜,到处都是你来不及读的书。
今天,我正式邀请你:
从今天开始,重新走向阅读。
当你坚持下来,你会发现自己会爱上文字。
阅读会改变你的课堂、你的气质、你的心态;
阅读会让你成为更优秀、更幸福的自己。
我愿意陪你一起读,一起分享书中的故事、人物与思想。
愿我们都在文字里成长,也把这份成长传递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