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阶、阳诸侄闻去岁皆出投试,非不喜其年少有志,然私心切不以为然。
【译文】
听说诸阶、诸阳几位贤侄去年都参加了科举考试,并非不喜欢看到他们年少有志,但我对于年纪轻轻考取功名这个事情,不认为是对的。
【感悟】
这里写出阳明先生对于年少得志这个事情的态度,他是不认同的。为什么不认同,他后边有做说明。
在这里我看到“年少有志”和“年少得志”的区别。
(1)少年有志。以前自己对于“有志”的理解停留在“果”上,而实际上“有志”是行动、动力的“因”。少年的时候就要树立远大的梦想,不是一次考试满分、不是一次比赛第一、不是大学高中了……冬奥会冠军谷爱凌说,她没有想把别人踩在脚下,她只是享受一次又一次挑战自己的过程。她不是为了打败其他人,是要打破自己的界限。
比如说我要成为践行致良知的人,这是我每天坚持学习阳明心学的动力,这是“因”。因为学习阳明心学,在看待孩子成绩的事情上,有了不同的角度,考试只是检验孩子一段时间学习的效果,目的是为了查漏补缺。因此我不再责骂孩子,而是鼓励孩子一起找到学习中的困难点,争取做到“不贰过”。孩子没有因为这次考试不好被批评,而是得到妈妈的鼓励,这是“果”。
我们鼓励孩子立志,是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不是要某一件事情的具体结果。
(2)少年得志。年纪轻轻就取得了成就,比如年少成名,年纪轻轻就跳级考上了大学,或者刚参加工作因为才华横溢,位高权重。阳明先生认为这多半不是什么好事。国学大家曾仕强也说过,前面太顺了,不是好事,因为大器是晚成的。太顺利了,有运气的成份,很多问题、困难、挫折,没有经历过,就没有面对的经验。道德经里也说过,负阴而抱阳,事情都是阴阳平衡,想多大的福,潜藏多大的难受,吃多大的亏,积蓄多大的福报。我们要看到起伏是常态,面对靠心态、靠认知、靠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