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是什么?也许那是一种大家都知道,却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的东西,每个人都知道它的存在,每个人都希望它存在,然而每个人对它的存在都有着各自的标准。
美国行为科学家斯塔西•亚当斯是公平理论的创始人,他曾经通过社会比较来探讨个人所作的贡献与所得奖酬之间的平衡关系,着力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正性及其对员工士气的影响,他提出:员工的激励程度来源于对自己和参照对象(Referents)的报酬和投入的比例的主观比较感觉。
从斯塔西•亚当斯的公平理论里,我们可以知道:
一、当员工感到不公平时,你可以预计他们会采取以下六种选择中的一种:
1.改变自己的投入;
2.改变自己的产出;
3.歪曲对自我的认知;
4.歪曲对他人的认知;
5.选择其他参照对象;
6.离开该领域。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员工会先采取了1-5的方式,如果依然无果,员工才会采取6的方式;当然也有个别特殊的相对比较激进的人,他们会直接采取6的方式)
二、以下四种做法与报酬的不公平性有关:
1.如果根据时间计酬,感到报酬过高的员工会比感到报酬公平的员工有更高的生产率。
2.如果根据产量计酬,感到报酬过高的员工会比感到报酬公平的员工产量低但质量高。
3.如果根据时间计酬,感到报酬过低的员工的产量更低,质量也更差。
4.如果根据产量计酬,感到报酬过低的员工会比感到报酬公平的员工产量高而质量低。
(以上关于公平理论的论述均来源于网络参考文献)
关于以上的公平理论,其实还可以用以下图片来理解:
↑(图片来源:百度文库)
↑(图片来源:百度文库)
也正因为这样,一般的企业都会实行工资保密制度,这样做就是为了避免员工通过互相比较产生或多或少的公平或不公平感。
而往往,人是不可能因为自己得到多于付出而产生长久的负疚感,就算一开始会有一点点负疚的感觉,慢慢地也会给自己找到自己应当得到的理由,久而久之,就算自己得到的真的多于付出的,也会觉得是理所当然的。
但吃亏感就完全不同了,一旦产生了,除非有实质性的改变,不然只会把人推向一个极端。我想应该没有多少人可以做到明明知道自己遭遇不公平后还能很淡定很冷静地接受吧。区别只是修行比较高的人会选择隐忍情绪默默找机会改变状态;那修行比较低的人可能会选择比较低端的方式去发泄,去抱怨(例如我自己,哈哈哈,道行真的不够啊!)。
不管怎样,现实都会告诉你一个答案:要么忍,要么滚!
其实我们都知道,公平这种东西可遇不可求,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的公平,有的只是相对的公平。然而大家都在追求着公平,因为它产生很多积极作用,发挥人的积极性,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其实这些都是套话啦。
归根到底,我们之所以追求“公平”,只是因为我们都不想吃 “不公平”的亏罢了。
然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左右公平,这个世界上更多的是不公平的现象,或许我们能做的只是在发生不公平的现象时,至少我们可以让自己倾向于公平的那一端。
当然了,在你想要公平的时候,你必然会遇到一些阻碍,例如某些既得利益者,因为公平可能会伤害了他们已有的利益;又例如那些原本和你处于同一处境却无所成就者,因为公平会让他们落后于你。
所以,你现在知道自己处于公平那一端,还是不公平的那一端了吗?
讲真,知道了又能怎样呢?公平与否,是能由你选择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