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时分,工作负荷降至一周最低点,本来应该是比较闲暇轻松的日子,于我而言,却经常是时间焦虑最严重的日子,甚至严重到有些痛恨周末的地步。工作日的时间被各种工作事项所占据,时间的流逝带来了相应的产出,每天都会感到很充实,可一到周末,总感觉有很多事情可以安排,但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
今天是周日,没有必须要在今天处理的刚性工作事项,早上起床之后,就在出门吃早餐的路上,带上耳机听《徇迹讲堂》里购买的袁腾飞老师的课程——《腾飞五千年之两宋风云》。一路听到早餐吃完回家,还是意犹未尽,接着又听了一个多小时。听到课程里比较陌生的南宋大臣的名字,就打开“手机百度”查一下。结果刚一打开APP,被主页推送的信息流内容——“2019年上半年最受欢迎的十大流行歌曲”所吸引住,还没来得及输入准备搜索的关键词,就毫不留神地进入了那篇消息的页面。打开之后,是一个7分多钟的短视频,于是就去听了所谓的“十大流行歌曲”。听完之后,半天想不起来自己打开“手机百度”本来是想干什么,回忆的半晌之后,想起来是要搜索南宋权相韩侂胄的名字。接着搜完之后,浏览了其百度百科主要介绍内容,又回去继续听《两宋风云》。
听完一集之后,暗示自己不能再听了,有正事要做。从节目里退出来之后,回到微信又发现刚才在听节目的时候,来了很多未读信息,于是又去回复那些微信信息。回复的过程中,等待对方再次回复之际,又去翻阅对方的朋友圈......不知不觉间,又在微信上耗了半个多小时。直到所有信息都处理完之后,猛的一回神,发现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半了,我竟然一件正经事都没干!
我开始慌乱了,手机像黑洞一样无情的吸噬着我的时间和注意力!
我想,很多人都有跟我相同的感受。在智能手机高度普及,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注意力越来越难以长时间集中,大脑已经在不知不觉间被手机所奴役。早上出门的时候,其他所有东西都有可能忘带,但手机基本上不会忘记;即使忘了带手机出门,也一定要尽可能重新取回手机,因为没有手机在身上就感觉什么事情都干不了;无论是在上班的路上,还是坐在办公桌前,总有一根神经与手机保持着强联系,手机稍微有点动静就很容易把注意力从眼前的事情转移过去;工作休息或者吃饭时间,一定要有手机相伴,否则,人就会傻傻的不知道要干什么;下班回到家之后,稍作休整,马上就会抱起手机各种“忙活”;晕晕乎乎的吃完晚饭,在手机的陪伴下,毫无感觉间,时间就流逝到了睡觉点(经常是极不情愿的就到了凌晨12点左右才想起要睡觉);洗漱完毕之后,上床第一件事还是拿手机,于是就进入网上一个段子所描述的情景——也不是不困,就是想再等等,也不知道具体等什么......
我自认为不是一个重度的手机依赖者,至少对“抖音、微博、电视剧、手游”这些重时间成本的内容天然没兴趣,但还是避免不了在其他我感兴趣的领域耗费大量的碎片化时间。更为严重的是,注意力难以迅速集中,进入专注状态越来越难。
这是一个社会化的问题,同时这个问题的难以克服具有强有力的内在原因。首先、人类的基因里就有着决定我们专注力有限的因子。几万年前,人类的祖先还在森林里生活的时候,就必须靠对周围的动静有敏感的察觉,才能躲避凶猛野兽的攻击,延续物种的流传,有强大专注力的种群早就灭绝了。其次、我们每个人打开手机上那些高频APP的时候,所面对的是对方数以千计、万计的专家、工程师团队,他们开发这些东西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收割用户的注意力。抖音的一位高管曾经就说过,“我们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快手,也不是微信,更不是淘宝,而是睡眠”。如此霸道的言辞,背后所倚靠的就是强力收割用户注意力的产品设计,普通人难以抵挡也实属正常。最后、我们的意志力同样是极其稀缺的资源。自律、节制的做法,尽管毋庸置疑的正确,尽管一万个有必要坚决奉行,但终究是反人性的,散漫、自由、无拘无束才是人性最底层的本愿。
问题难以克服是客观事实,但同时,努力抗争也是我们必须采取的应对策略。否则,我们购买智能手机本来是要花钱请个助手,结果反而被这么个工具喧宾夺主,把我们沦为它的奴隶,岂不非常可笑?
与手机战斗到底,此事刻不容缓!即日起,每天我都要设置一定的关机时间,彻底断绝与手机的互动和外界的往来。我想,天塌下来也会有智能手机发明之前的办法可以解决,何况暂时的离线不太会带来天大的麻烦!
谨记,克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