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鱼爸
转自丨养育男孩(breedboy)
01
也许已经有很多人跟你说过:阅读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很重要。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还记得有一次,偶遇一个多年未见的朋友,听闻他的女儿快6个月了,我当时聊着聊着就跟他说起了孩子阅读。
才一开口,他连忙摆手,跟我说:“我女儿三岁前不要读任何书,我只要她好好玩就行。”
有时候,你会发现人跟人之间观念不同,真的如同两个世界的人。虽然站在一处,却如同隔着一堵厚厚的墙。
比如一个大学老师,你觉得他一肚子的学问,可是说起怎么给孩子讲故事,却让他也感到为难。因为他把上课的架势拿出来讲绘本,孩子往往不买单,直接就逃课了。
还有公司的高管老板,你跟他说绘本,不明白的多,明白的少。我的一个朋友,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战略副总,又是从重点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可以说的社会精英吧。
有一次我说送一套绘本给你儿子吧,他赶忙说不要不要。我以为他是客气,坚持要送。最后他说:“我儿子不会画画,就不需要你的绘本了。”
我跟他解释说这是给孩子读的书,带图的故事书。这样他才明白。
从那时开始,我觉得父母的观念,真的是孩子阅读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只有让父母先改变了,才能让孩子们接触这片美好的天地。
这个天地是属于精神的天地,跟你的身材、体重、血型、财富无关,却跟你的价值观(观念)息息相关。
扎克伯格在二女儿出生的时候,很认真的给小宝贝写了一封信,里面说:
“你长大以后将会变得很忙,因此我希望现在你把时间用来品尝所有花的芳香,捡拾你想要的每一片叶子。我希望你把你最喜欢的苏斯博士的书阅读那么多次,以至于你能开始创作自己的故事。”
这是对孩子很真诚的祝福。
02
在发达国家已经普及儿童阅读的今天,我们的阅读为何还在艰难地推广中。
白岩松曾提到一件事:
“中央电视台每年都做一个关于读书的公益广告,这几年一直在做读书的推广,我总纳闷,你见过国际上把哪个日子定为“吃饭日”吗?没有。
既然国际没有吃饭日,那为什么要有一个读书日呢?
对于人们的身体、肉体来说,不吃饭活不下去,但对于我们的精神来说,不读书难道不也是跟不吃饭一样活不下去的一件事吗?
为什么我们已经堕落到了要全社会去推广“阅读”?这件事情恰恰印证中国的某种悲哀和某种觉醒。”
在阅读这件事上,孩子不爱阅读,怪谁呢?
难道怪学校的老师没有组织阅读课程,没有给孩子买课外书籍?甚至怪社会没有阅读氛围,而唯娱乐至上?怪媒体天天报道小鲜肉的分分合合,没有宣传阅读的重要性?……
都是理由 ,铺天盖地的理由来安慰自己。反正就是不能怪我。
我们的孩子如今明明有了好的条件,为何阅读还是跟不上。其实跟不上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的观念。那些蒙尘的心,早已把这回事忘了,或者根本就没有想起来过。
如果每一位父母都重视孩子的阅读,那下一代人,将不会再依靠阅读推广来阅读了。而是自发的,成为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
03
前面花了1000多字来说观念的问题。如果你能反省自己,并且积极开始行动起来的话,那你的孩子有福了。
扫除了观念这只最大的拦路虎,我们就要谈谈实际的阅读中会遇到的拦路虎。
很多孩子没有一个合适的阅读环境。
这个阅读环境不是说要有大大的书架或者独立的书房,而是家里有没有书味,有没有阅读的氛围。
就好像一个家里有一个爱喝酒的爸爸,那势必是有酒味的;而如果有爱读书的妈妈,那肯定会有书香味。
我去朋友或者亲戚家里,常常喜欢看有没有书柜,或者给孩子阅读的地方。有的人家,酒柜里摆满美酒,装修奢华大气,可遗憾的是屋子里就是没有一丝书香味。
曾经跟一位爸爸聊天说起:
“孩子平时喜欢读点什么书?”
“这个我不知道,反正学校会布置的吧。”
“课外书呢?”
“那个不能读,他成绩不好,学校的作业都做不好,还读课外书!!!”
他的话让我感觉感觉到不可思议。孩子的童年里,没有书香味,那是多么大的遗憾呢。
在《朗读者》的一期节目中,当董卿问及这个问题,作家梁晓声谈及了自己的儿时记忆。
那时候,靠着母亲一个人的薄利,要照顾一大家子的饮食起居学杂费,已经很是艰难。
学校布置的电影观后感,他从未完成过,他可以写读后感,但却没办法为了一篇观后感花掉五分钱去看电影。
没有别的娱乐方式,他只能求哥哥帮忙借书,再而就是看哥哥初中的课本。就是这些书籍,在贫瘠的现实生活中,为他打开了另一个丰富的世界。
对于梁晓声喜欢看书这件事,相对父亲态度的反对,不许他看“闲书”,母亲的态度则是“绝对的好”,她认为“闲书里一定有做人的营养”。
所以买煤买粮等东西有剩下的钱,母亲都会说留着给他去小人书铺看书。
梁晓声说:“读书是最好的家风,书架是最好的不动产。”
而如今的孩子,阅读的条件比过去好了很多。只要父母有心,每月让孩子读三五本课外书的开支还是能承受的。每天花20分钟给孩子朗读一本故事书的时间还是能挤出来的。
只是看你有没有想法:给孩子提供一个这样的阅读环境,并为之行动起来。
04
如果孩子小时候一直沉溺在电子游戏的世界里, 而远离了阅读,那在小学阶段沉溺网游的概率就要高很多,因为孩子过早的品尝到了电子游戏之乐,而不知阅读的乐趣。
很大的责任在父母本身。真的不希望窝在街拐角那些破店里打麻将的妈妈带的孩子天天听着“碰”的声音,而没有听过一本绘本故事。
在唯一一次的童年里,孩子有权利读更多的课外书。
父母没有权利剥夺,不要因为自己的无知,让孩子的童年阅读经历是苍白无力的。
在襁褓中时,你端详着孩子,应该也充满了期待,觉得孩子将来要好好读书,比自己强。可不知什么时候,你发现孩子慢慢地就落后了。
还不知道为什么?
往往因为你的忽视,让孩子在最初的人生起点上,就已经开始真正的落后了。
在《摔跤吧,爸爸》里,最打动我的一句台词是“奖牌又不会从地里长出来,你得悉心去培育它。”
我们就是太多人急着看到成果。所以还有父母早早地让孩子放弃读书,去打工挣钱。
用读书无用论鼓励自己,说没有读书的人,发财的人很多。
我只能说你只看到了少数幸运的暴发富而已,没有看到那些真正富有的人到底瞒着你读了多少书。
爱阅读的孩子不会长出三头六臂,但爱阅读的孩子一定会不一样:他们的眼睛里会有光,那是智慧和自信的光芒。
他们的脑子里会多很多的问号,世界对他们来说,充满趣味;他们举手投足会多几分淡定,他们的心灵是充盈的……
而且很多很多年之后,读过的那些书,会给他们宝贵的馈赠。而亲子共读的时光,成为内心最温暖的记忆。
作者简介 :鱼爸,家有小子一枚,立志做一名合格的80后奶爸,童书编辑,阅读推广人。公众号:养育男孩(ID:breedboy)(一个最有爱的公众号,面向家长群体,每天原创分享亲子养育常识、亲子阅读推广、家庭关系建造知识),已出版新书《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