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大脑是什么呢?第二大脑其实是一个外部系统,用于减轻大脑工作记忆区的容量压力,让原生的大脑专注处理信息并进行决策,让大脑心系一处专注一事高效地完成任务。当你的第二大脑不断变强并且你也慢慢习惯运用它的时候,你的人生将会变得像开挂一样,遇到各种问题都很快找到解决办法。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如何设计自己的第二大脑实现开挂人生?
我们知道大脑有个模型叫SENCE模型、并且它还有个工作记忆区和知识组块组合原理。工作记忆区就像是一个临时的工作台,它处理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当你遇到了一些场景,那大脑的长期记忆就会被激活,把相关的内容提取到工作记忆区这个临时工作台上来解决你的问题或作出决策。但是你可以通过组块将信息变成更大的信息单元进行处理,然后变成短期记忆,继而形成长期记忆。
比如福尔摩斯在案发现场,他看到了犯罪痕迹,就会激活长期记忆里面的相关内容,然后调取到工作记忆这个临时工作台上找到破案线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大脑会收集一些数据,然后会自动地提取出数据要点变成信息,信息通过连接生成知识、洞察力甚至智慧,来对当下的情况做出判断。
然而,面对一些不熟悉未知的信息,我们是没有办法和已有的知识进行组块的,这时记忆的难度就会增加。你无法处理大量的信息。所以我们要给大脑减压,将大脑处理不过来的信息外包出去,用一个外部系统来减轻工作记忆的容量。这个外部系统就是我们的第二大脑,这就像内存和硬盘的关系,大脑更多的用于思考和创作,第二大脑用来存储和分担大脑的一部分记忆。
如何设计我们的第二大脑?
第二大脑由四个系统和一个循环构成,四个系统是存储笔记的系统、索引笔记的系统、流程化的sop操作系统,创造知识的系统。
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放拿用创”,也就是:存储体,放知识笔记的地方。索引体,把我们想要的东西快速的拿出来。应用体,就是流程化可操作的一套sop。创造体,就是创作卡片、文章等这样的作品。
一个循环是指日落笔记法。
最终这些融合在一起,打造出你的第二大脑并用一张图表呈现出来。
首先是存储体,就是将收集的信息打好标签,优化好标题,让每一条笔记都能有序的安放在印象笔记里面。构建第二大脑的第一步,就是让信息有序安放。
第二是索引体,就是将存储的笔记切割成一块又一块的信息单元,通过超链接和表格形成一个结构给它汇总在一张表中,一网打尽所有的信息。
比如写作系统课程的知识库,每一期结束之后,所有的笔记都汇总在一张表中。这张表由七个信息单元组成。每个信息单元它就像是一座山峰,我们可以从高空鸟瞰下来,判断这座山峰是否藏有我们要找的宝藏。如果我们看到山峰有情况就可以降落潜入其中,然后往下钻,深度的探究其中的一条笔记。
如果没有将笔记索引成一张表,那笔记就像是茂密的丛林,里面有很多有趣的东西。但谁又会知道呢?宝藏都是遮遮掩掩,藏的很深,你想要挖掘出来就得费一番功夫。所以说一个好的结构能让我们从记忆和跟踪所有事情的负担中解脱出来。
第二,大脑的笔记最终都变成一张缩影表,它就像是知识地图,显示你的个人信息地貌,你的学习、生活、工作、兴趣、目标、价值观,以及你正在着力的项目,都汇总在这一张表中。有了清晰的地图,你就有了导航能力,朝着你喜欢或者舒服的方向前进。你就是你人生的飞行员,你能自己决定你要到达的地方。
第三个是应用体,给你的第二大脑设计一套执行程序。我们很多人都有拖延症。当截止日期快到的时候,就会处在一种慢性压力中,但还是迟迟不行动。等到仅剩一两天了,才着急忙慌的开始行动,所以最后的结果总是差强人意。
其实解决拖延症不是靠自律,不是靠deadline。如果你没有设计好一套工作程序,自律,番茄中这些外在设备只是在消耗你不多的意志力资源。一个好的有条理的工作流程,才会减轻你的大脑认知负荷。低成本的启动,让你从拖延症中解脱出来。
比如你在工作中,如果你觉得工作内容很多,时间不够用,经常忙中出错,可能给老板客户汇报的时候都会拿错了资料,那也有可能是到临头时,你才想起。像这样的问题是我们缺乏一套指导自己如何做事如何工作的体系。
那么精益工作法它是将每日的工作分类,你可以设置预计的工作时间,用特定的时间做特定的事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遗忘和拖延症。
比如团队项目工作表将本周需要取得的关键成果我们先写出来,然后团队成员再罗列北周自己的工作重点,细化到具体的每一天。一周结束之后,大家一起进行复盘,这样形成一个流程之后,就可以更好的回顾这一周来进行改进。
自律、意志力这些外在因素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效率。而一个好的有条理的工作流程sop才会减轻你的大脑认知负荷。低成本的启动,让你从拖延症中解脱出来。掌握了sop的要点,你可以将更多的日常习惯优化出一个流程,比如健身、学英语、购物、阅读、写作等等,都给它变成一张表,实现学习生活工作上的一些标准化、自动化的积累和生产。
第四个是创造体。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和产出,这就需要你建立一套完整的生产体系,来确保有节奏的输出作品。作品的形式可以是一篇文章,一本书、一个课程或者是一个产品,一部纪录片,甚至是一部电影。
那如何建立这个生产体系?我们就要从积累模块开始。万物皆模块,模块是更小的信息单位。我们平常写的文章就是一个个模块构成的有机整体。一张图片,一个人物,一条案例,一个故事,一条价值观,一个思维模型,一条实验数据都可以看成是模块,多个知识模块构成了一条笔记,一本书,一个项目。
我们可以将知识模块从笔记中拆解出来,像搭建乐高积木一样,在嵌入到不同的笔记结构中,就会生成新的内容和思想。
从收集文章到积累知识模块的方式,不得不提到赫伯特西蒙。赫伯特西蒙是美国的一位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和认知科学家,他一九七八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一九七五年获得了图灵奖。他说,对于一个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只要真正肯下功夫,那么在六个月内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门学问。
系统学习法的原理就是将一门学科拆解成最小的知识模块,然后集中力量一个一个的攻破。这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使用笔记类工具不是说收藏了几万条笔记,你就有多么厉害,而是说你要量化你的积累,你提炼了多少个知识模块。所以模块化是第二大脑最重要的一块设计。
我们可以用一种叫见感思行表格将笔记加工成一个个知识模块,“见”里面将有用的信息给它粘录下来。那其他无关的信息,只作为一个上下文的背景参考就可以了。然后再写上你的感思和行动。
聚焦在模块积累上,你的创造力会爆棚。当人们在那里高谈阔论,又阅读了多少本书,收藏了多少条笔记的时候,你就像是首饰匠打金项链那样精心的劳动。把一个一个的模块连接起来。
我们还可以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理解模块,也就是说你要把自己的能力构建成一个模块,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就是说你既有的能力能够嵌入到一个合作体系当中,然后能够形成别人的资源。所以说模块不仅是知识的组合拼接,还有能力的组合嵌入。当你完成了存储、索引、应用和创造,那你的第二大脑就构建起来了。
如何让你的第二大脑流动起来呢?答案是日落笔记法。日落笔记法的核心就是循环。简而言之就是,每录入一条新笔记就消化两条旧笔记。
这个思想来自于任正非。任正非有一段采访,主持人问他对特朗普有什么评价,也认为说文件管理有一个日落法,它是向特朗普学习的。特朗普说,每增加一个法律,必须注销两个法律。这给了华为一个警醒,因为华为这三十年来文件太多,没有注销过。那文件只要在生效期间就必须执行,会给公司造成一些负担。怎么关闭旧的程序?任正非说,以前华为没有想到过这个问题,那这是特朗普的发明,华为把它用过来,最早叫川普日落法,后来慢慢汇报的时候,就只剩下这个日落法了。这个日落法使得华为的公司运行变轻了,机关人数变少了。
日落是一种循环。当日落时,思想升起。
循环理念同样可以用在第二大脑里面,我称它为日落笔记法。这里的笔记你可以理解成:信息记录一条新笔记必须要消化两条旧笔记,这样就会有一个好处。你会下意识的对信息进行取舍,会将目标聚集在更有创造价值的信息上,提高信息收集的一些质量。一进一出,第二大脑里面的信息就流动起来了。
小结
第二大脑的设计由四个系统构成,第一个是将信息有序化地存储在印象笔记,然后将信息结构化成一个个索引目录,做到对存储的信息心中有数。然后设计一套标准化流程的操作程序,来帮助你快速上手。最后将收集信息变成积累知识模块组合创作出作品。而且要融入日落笔记法,记录一条笔记,消化两条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