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想不到的,总有一天会以一种别样的方式回馈于你
1
偶然读到一个故事。
大意是:三个年轻人入围公司面试,最后一关的考核将以电话约谈的形式进行,而且要由三名母亲做旁观者,并如实做出书面记录:包括约谈时年轻人说的话、当时的衣着、表情等。
很快,公司副总裁宣布了结果,只有一人胜出。另外两位年轻人表示不服!他到底凭什么打败了我们?
副总裁微笑着解释:电话约谈那天,我们是电话形式进行,彼此都看不到对方,但是你们的母亲如实记录了你们的表现:这位胜出者庄重地穿上西装,系上领带,在电话这边正襟危坐,开始了我们的访谈。
当时,他的母亲曾经揶揄儿子:“只不过是电话约谈而已,对方又看不见你,有必要把自己打扮得那么庄重吗?”
年轻人却很严肃地说:“是的,现在我完全可以穿着裤衩、背心与对方交谈,但那样,我的情绪就会很放松,说出来的话自然就很随意。而且,对方是在办公室给我打电话,他穿得衣冠楚楚,我怎能不给予他应有的尊重呢?”
在无人处的自律精神,正是公司所需要的!也是我们应当尊重的!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词语:慎独。
2
大约十年前,我们区的一所学校在年轻校长上任后,构建学校的办学理念,提出了文化立校和慎独教育。强调通过慎独教育使师生从被管理、被发展走向自主管理和主动发展,从而能够成为自身成长的主人。历经十年坚韧求索,学校逐步实现了质的跨越,成为享誉全国的一所有思想、有目标、有特色、有内涵的优质名校。
慎独这个词语又一次进入了我的视野。
“慎独”,语出《中庸》: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指从最隐蔽、最细微的言行上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所以,君子要学会慎独。
原来如此!
让自律成为品质,让自省成为习惯,让自强成为追求是慎独教育的核心思想,据说,康熙皇帝曾将“慎独”概括为“暗室不欺”,也许更能直白地揭示了那位年轻人的修为吧。
3
整理书架,偶然翻到了当年的毕业留言册,我的写作老师-----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在我的纪念册上留言:愿坚毅、文静、思考、笃行、博学能伴随你一生。
往事渐渐清晰......
学校开设了选修课,我想选择音乐,因为喜欢唱歌喜欢弹琴,希望学习能够简单能够快乐,没想到同学们的爱好和想法不约而同。又因为选修的人太多,班主任把我调剂到了文学专业。可是,让一个一张嘴就脸红,总喜欢在角落里默默静坐的人去面对诗歌、朗诵、写作、演讲这些高大上的课目,岂不是赶鸭子上架!
骑虎难下的状态下,唯有自救方可保不被淘汰。在所有的时间都被文化课、基本功、体育锻炼安排满的时候,我发现唯有午休时间尚能自已,于是除去练琴,大部分中午的时间我都选择在阅览室度过:开始杂读杂学,趁着博闻强记的年龄,多读一些名人名言,多记一些实事大事,已备即兴演讲和写作之用。对于写作老师留的作文,本着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的原则,偶尔会在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之外,认认真真地加写一些习作以做练笔,没想到老师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称赞其为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
这样的评价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鞭策,这么多年了,如影相随,一直鼓舞着我。也许,这也是老师送给我的临别赠言之真正用意吧!
由于工作需要,现在的我经常需要利用节假日、休息日、夜深宁静时在家中写各种稿件总结、各种汇报材料,没有监督没有署名亦无需自己登台亮相,但是,那种急于创新,苦思冥想,咬文嚼字,一改再改的积习一直延续至今。
无非是有一些自知,然后有一点自律,喜欢在没有舞台没有灯光没有赞美没有喝彩的地方静静地生长!因为在自己的心中有一支看不见的标杆,一直以来都没有降低,就像曾国藩说的:慎独则心安!
心安,足矣!
笃行,致远!
因为,你所想不到的总有一天会以一种别样的方式回馈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