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心,则有静;有静,则自然/读季羡林先生的长寿之道

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生命的态度,大概既追求活得好,也追求活得长。好,是生命的内涵;长,是生命的外延。

所谓追求长者,就是我们所说的长寿之道。何以求得长寿之道,现在到处流行各种各样的养身之术,吃要吃得科学,喝要喝得合理,健身也要讲究得更讲究。

这些,自然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长寿之道,但更深层的长寿之道是什么呢?

读季羡林先生的《谈人生》,我从中找到了很好的答案。其中,有许多篇章都有涉及。我理解,季先生讲得最透彻的是这个意思。

他说,“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和感情矛盾与和谐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想想真是的,人如果整日困惑和纠缠在苦恼之中,哪里有什么幸福可言呢。

如果说季先生上面说的“三个关系”,带有一定哲学的意味,那么在另外的篇章中,他讲得更具体更形象。

季先生让大家头脑清醒,理解祸福的辩证关系。他说,“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也。”

这段话,刚好是季先生对自己所说的第三个关系的解读和阐释。

季先生大德高人,一生阅历丰富,思想透彻,他所言都是极为宝贵的人生哲理,值得我们悉心领会,践之于行。

但在实践中,处理好每一种关系又都是很难的,难在我们生活在现实的世界,看这想那心不容易静不下来,心不静,则陷于浮躁和小利。

所以,季先生所讲的,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这两个“始终保持”就非常非常重要了。

有所读,有所悟,更在有所行,愿自己能够多多留心两个“始终保持”。当然,这用意也并不是非要追求长寿之道,更要紧的在于让心轻松一些,不要沉于过多的烦恼。

一句话,守心,则有静;有静,则自然。参照古人的话说,就是,“心若安定,万事从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周时间过去了,终于看到乔校长坐在办公室。我们来到办公室听乔校长谈学校。
    雪后灵虹阅读 2,707评论 0 0
  • 愿你忠于自己 活的认真 梦到醒来时的图画也留有希冀 愿你风尘仆仆,青烟薄雾 只做自己的主人 愿你走也走的潇洒 笑也...
    塘话阅读 1,605评论 0 2
  • 你是光之源引领着我款款而行一点一点靠近你直到彻底沦陷在你的柔情里
    简JN阅读 6,271评论 48 54
  • 摘自《乐童工作室》整理:林卓然/姜萌佳 作为家长,你为什么想让孩子阅读英文绘本或你想达到一个什么目标? 可能大多数...
    王小芳_DISC项目主理人阅读 5,522评论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