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有的没的”城市漫步

(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微信公众号,ID 伊若心,文责自负)

“周三放假!”

“庆祝放假!”

“嗨起来……”

“周三晚上全部人穿运动鞋!”

“你想干嘛?”

“暴走的City Walk开始——”

群里你一言我一语计划这周三晚上的活动。这是一场好像计划很久又很像是临时起意的活动。

周三那日一下班,雪漫和舒婷先行一步出发,然而遇上大堵车反而晚到达约定地点。我与宇晴先到,想必是周三,东江沙公园没有周末人头攒动的热闹,却有下班时的闲散舒适。我们恰到好处地寻到空车位并火速停下。

东江边上的走道上,通天大树形成的绿荫走道弥漫着安静的气息。微微的河风袭来,有些微凉却不刺骨。惠州的冬日,有暖阳的日子终究不似湖南那边那么冷。

我与宇晴下车后,决定在四处溜达中等另外两位同事的到达。你一句我一语,各种唠家常,吐槽,聊旅行经历。不知不觉就等来了雪漫与舒婷。

“你们往野岛的方向走!”宇晴电话拨给舒婷,得知她二人已经到了并下车了。

“我们应该是往也到方向走的……”舒婷似乎突然间意识到好像不太对,继续说道:“我们好像走反了!”

“那你们往回走,我们在你停车的地方等你们。”宇晴挂掉电话。

突然间感觉好像有声音从远处传来:“原来我们没有走错方向!”我与宇晴转头惊呆:“我们还一直往反方向看!”

四人笑。我们的城市漫步以“走错方向”的乌龙欢乐而开始。

汇合后,出发去第一场“明阑小馆”。一家听起来文艺感十足的餐厅,我们决定在这里吃些“有的没的”。

坐定,我们开始七嘴八舌地,你一句我一句地点餐:

“匈牙利红酒番茄炖牛腩,很好吃!”

“这里面怕是有酒,要不今天换一个?”

“成,那马来西亚肉骨茶来一份,要多点一点要不然每个人吃一勺,这个汤就没有了。”

“没事,那就每人来一勺!反正没吃饱还有下一场——”

“对哦,那就最后来个日式海鲜大阪烧,鲜虾花甲小章鱼!”

“完美。”

坐着,然后漫无天际的聊着天。我们的主题从“吃,有的没的”变成了“聊,有的没的”。

隔壁桌貌似是两个相亲的人,可能因为我们聊得太欢,那爽朗而有时不时的笑声吸引得他们的注意,隔一会儿就往我们这边瞅一瞅。

饭后,启动暴走模式。

明阑小馆其实就是在野岛附近。野岛是个很特别的地方,这里有很多不那么像餐厅的餐厅,却有很多人慕名而来,为的是体验不同情调不同氛围的小饭馆,吃些有的没的。

有的时候,出去逛不是为了寻一家多么好吃的店,而只是寻一家店和两三好友聚一聚。好吃,那便多吃点;不好吃,那便吃少点,还可以赶下一场。

路过合江楼附近,小街道上比上次来的时候干净整齐了不少。还记得上一次来这里还是一年前的事情了吧。下午来到此处,小摊小贩都是一排排的排挡,一排的摊位,但其实开门做生意的也就零散的几家。彼时此处已经是整体的小房子摊坐落在街道的正中间,流出两条小道供行人行走。那些小店面都张灯结彩了,有种过年的小气氛。

踏过步行街,我们来到了西湖。这是应该是我第三次来西湖了。第一次是专门来看的,第二次是送宋老师过来看,只是停了个车我便离开了。这一次不似之前的两次,多了两三好友,多了些酒足饭饱后的浪漫。

惠州西湖,在百度上的简介是:“其山川秀邃、幽胜曲折、浮洲四起、青山似黛,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隐现于树木葱茏之中,景域妙在天成,有‘苎萝西子’‘岭南明珠’之美誉,并有‘大中国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并杭州’的史载”。

但其实惠州西湖的闻名,还是因为苏东坡。当年苏东坡被贬至此处,呆了大概两年多。当年遭贬时,王朝云执意跟随,却不想因为水土不服而永远留在了惠州,所以朝云墓也在惠州。

路过合江楼,沿江而建的合江楼,在灯光围绕的合江楼在夜晚中释放着璀璨,有种岁月静好的美妙。经过某一条江,沿路有很多夜钓的人,江中漂浮着清晰可见的“红灯”。

“你们看,那个是鱼标!”宇晴兴趣盎然地和我们解释。

“不是吧,那应该是江里的路灯吧?”我和舒婷表现出来了不相信。

宇晴还在极力地解释:“不,那真的是鱼标,你看这个鱼竿在的地方,延伸处都是有鱼标的。”

前方的鱼竿很多,夜晚中的连接鱼竿与鱼钩的线,一路延长,在黑暗中消失看不清,所看到的线和想象的延长线,总觉得不会到所谓的“鱼标”那么远,我和舒婷仍然不敢相信:“你看那线,不都是就在这里吗?”

宇晴还是想相信自己所说的,并试图说服我们,然而声音显然已经小了很多:“你们要相信我,真的是鱼标,不信我们找放鱼竿的人问问就知道了。”

然而一路走过来,鱼竿很多,零散碰到的那几个在岸边的人,却怎么也看不出来是不是钓鱼之人,所以无从问起。“我觉得不是鱼标!”舒婷说了句,我也附和回了句。

俨然,宇晴似乎也开始怀疑自己的说法了:“难道真的不是鱼标吗?”

最后答案在度娘的解释下真相大白:原来那江中无规律放着的鱼灯,真的是鱼标。

“我就说吧——哈哈哈,我们去吃阿嬷叫吧!”宇晴继续说道。刚刚的鱼标之事,其实就是闲聊,没有人真的在意那是不是鱼标,只是我们出来散步聊天的某个话题而已。

至于阿嬷叫,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直到此刻,我才知道其实是惠州的小吃,是一种煎炸小吃。

走过小街道的小摊子,写着“阿嬷叫”,以为就是我们要去吃的。刚想着过去,却被宇晴拉住了:“千万不要去哪一家,是假的。后来才有的。要去另一家,那一家才是正宗的。”

“看,就是这家,我们一起试试吧!”看到熟悉的“阿嬷叫”的招牌店,宇晴很是兴奋。

入店,她们都在点炸鸡腿,我也跟着点了一份,宇晴拿着鸡腿就说:“记得一定要蘸白醋吃!”

这是一种新奇的吃法,我也欣然尝试。那油炸的鸡腿碰上白醋,真的是绝味,白醋的“冲”遇上“炸鸡腿”的“火”——味道中和了,还有一种特别的香味油然而生。“阿嬷叫真香!”我由衷赞叹。

“不,这不是阿嬷叫。阿嬷叫是另一个东西的。”宇晴不以为然地说道。

我惊叹:“啊?我还以为这是呢!不过这个炸鸡腿也不错。”未能吃到慕名而来的阿嬷叫,却吃到了白醋蘸炸鸡腿,也未尝不是另一种收获的。

一路吃吃喝喝聊聊,我们从野岛走到东江,走过步行街,又穿过西湖,经过祝屋巷和合江楼,最后在祝屋巷留下了我们的疑惑,四大才子祝枝山和祝屋巷是有什么关系的吗?

从下午的五点,到晚上十点多,吃的有的没的,聊的有的没的,似乎这一场“城市漫步”的主题就是“有的没的”。“有的没的”可能也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开心呀!

自从转战惠州以来,这是第一次与同事们出来溜达。起初有些兴奋,也有些不安。有娃的人,晚上出来总是莫名的会担心家里的娃是否在念叨自己。这次玩到很晚,途中孩子他爸也不曾微信发来说一句“搞不定你娃”的话,取而代之的是“我已经成功把娃哄睡”,那一刻已甚是开心。

谨以此文纪念2024年的第一场城市漫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