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的美好回忆,总少不了鱼皮花生。花生是自家种的,裹上面粉和鸡蛋调成的面汁,放到油里炸,捞出来后掰成小块,再复炸。酥脆的鱼皮花生就做好了。
这是爸爸最为得意的手艺,也是我跟弟弟小时候为数不多的零食。爸爸总是吹嘘说,他做的鱼皮花生,入口即化,我俩最喜欢吃了。
现在喜欢吃的很多东西都是小时候喜欢的,例如鱼,喜欢吃鱼是因为小时候只有每年生日的时候,爸爸才会骑着车子到一个很远的地方买一条鱼回来,做糖醋鱼吃,炸得酥酥脆脆的,浇上糖醋汁,趁热吃,别提多好吃了。焦先生也说他最喜欢吃面条,是因为小时候每天放学回家都特别饿,打开锅盖看见热腾腾的面条,就心满意足了。他甚至跟我说,他尤其喜欢吃剩面条,中午剩下来的,晚上热一热。在我看来,面条这种食物,是不适合晚上热热吃的,它会变成黏黏地一团。他说,那是因为,爸爸妈妈总在外面干活,他下午放学回家饿了,没有饭,只有中午剩的面条,剩面条就变成他记忆中的美味。
爸妈现在有几个拿手菜,鱼皮花生、炸糖糕、金果条、糖醋鱼、红烧肉、汆丸子、烩面等等。现在每次回家,也会变着花样给我们做。但是妈妈说,她跟爸爸以前也不会做。
我小的时候,他们给我吃什么我就吃什么,看见别人吃什么好吃的,也不找人家要,所以他们也不操心学做各种好吃的。平时就对付着吃点,周末就去我外婆家改善一下生活,再带一周的馒头回来。爸爸甚至连肉都不会炒,更别说做鱼了。他总讲一个故事,以前村子里大家都不会做鱼,有一次喜宴上买了一条鱼,可是谁都不会做,就问谁吃过,有个在外面吃过的人就站出来了,说吃过,但没做过,试试吧。于是把鱼洗干净,放到油锅里开始炸,结果炸了一会儿,鱼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膨胀,赶紧捞出来,用筷子扎了一下,气儿一下子跑出来,鱼瘪了下去。大家围上去看了看,发现原来没有开剥,里面的鳔什么都在。想想也是,他们小的时候,都吃的红薯面馒头,杂粮面条,能吃饱饭就不错了,哪里还有什么花样。炒菜的概念就是放盐,顶多放点房前屋后都长的花椒,就算调味了。
事情的转折,据说发生在弟弟出生之后,妈妈说弟弟跟我不太一样。他不会说话的时候,看见人家有什么好吃的就啊啊啊的伸手朝人家要,后来会走了,看见谁家在做好吃的,就自己走过去,站一边看。我邻居的嬢嬢,很会做,每逢过节的时候都会炸东西吃,我们那边端午节不吃粽子,而是吃糖糕,妈妈说有一次嬢嬢在门口炸糖糕,弟弟就守在人家门口往里头看,平时他也总去嬢嬢家要东西,一般也都给,但是那天嬢嬢跟他开玩笑,说看也不给你吃,他就哭着跑回家了。到家妈妈问他哭什么,他说他想吃嬢嬢炸的糖糕,嬢嬢不给他。我妈一方面心疼弟弟,另一方面又气他贪吃,就揍了他一顿,让他以后不要总去别人家要吃的。事后,妈妈就反思了自己,觉得自己为什么就那么没本事,什么都不会做,孩子天天去别人家要吃的。从那一天起,妈妈就下定决定,一定要好好做饭,不敷衍了事了。从此,慢慢学会了鱼皮花生等等拿手菜。
以前在哪里看过,一位家长给孩子写信,说自己第一次为人父母,什么都要学习,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希望孩子能够原谅自己,也希望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能够共同成长。我想,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要感恩对方的付出,孩子感恩父母养育自己的付出,付出的时间、精力和爱,父母也要感恩孩子,让自己成为更好的大人。互相感恩、互相体谅、共同成长。
再多说一点,有人说,教师需要教师资格证、医生需要执业医师资格,很多职业和身份都需要专业的培训与证书,但是为人父母,却并没有。人们总是那么突然地就成为了父母,毫无准备,无所适从,所以往往就遵循着父母养育自己的那一套继续养育自己的孩子。其实,如果每个家长都能正确地或者说正当地、合适地照顾自己的孩子,抚育他、教养他,那么学校教育应该会轻松很多,而社会也会更加和谐。(着急出门,这部分写得不太好,但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