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他的时候,早餐铺那位体型与嗓门一样雄壮的大婶,刚把一碗白粥放在我面前。他就在我几步远的草坪,摆弄着一条迤逦十几米的细缆线。
云重欲雪。白粥升腾起水汽,扑在我的眼前。透过那一层细薄的白,依旧能看到老园丁如泥土般黑褐色的脸庞。
那张脸上有着岁月深深的沟壑。逝去的青春,也让他的眼如断了水流的湖面,不再清澈;那灰蒙蒙的湖周围,布满细密的裂纹。
他很瘦。蓝棕黑相间的斜纹毛衣在身上晃荡着,像田野中用竹竿、麻袋,拼凑成的稻草人。但他站在草坪边缘,比量那些缆线时的腰板却很直。风吹动着他散露在鸭舌毡帽边的几缕灰发。花锄的柄直直竖在眼前,他微微弯着膝盖,右眼眯缝地瞄了瞄,便直直走了出去。那些跟随他动作前行的缆线,也平横直竖的延展开。
这一切只发生在几步路的时间里。当他沿着缆线的轨迹挥下第一锄时,我的早餐正上齐。
他腰部稍稍发力,随着重心的前后摆动,膝盖在极小的角度间屈伸。花锄落下,抬起,落下,再抬起,机器的重复着,单调而乏味。但若注意看,你会发现,他花锄的落点总有些奇妙的韵味。一浅一深,前进半步。如同在大地上书写密码,使泥土仿佛履行着某份神秘契约般,轻松安稳的分卧在笔直的浅沟两边。
大约每前进六步,老园丁会转回身,将与沟等长的那一小节细缆线放进沟底。然后他直起身,用花锄把散落两边的土拨回沟里,最后覆上早前揭在一边的草皮,虚虚踩几脚,地面便平整的大致如初。完成这一切,老园丁会直起身,向自己早已既定好的方向眯眼张望片刻。不长,只有几息的时间。然后,他往双手掌心轻啐口唾沫,便再次开始重复他的动作。
此时,阳光从云罅透出几条细细的金线。其中一条刚好穿过草坪,落下一路碎金随风摆动。老园丁满是泥土的大头鞋,踏着这片金黄,动作流畅如故。我忽然发现,老园丁上身那件宽大的毛衣颜色鲜亮,不着纤尘,显然是件被珍惜的新衣服。而他下身那条灰色粗布长裤,后臀、膝盖等处早已磨的发白,裤脚上更是泥痕点点。
“这是个真实的人。”我突然这样想道。脑海中记忆不断翻腾,对比。很多情况下,我们会见到一些上衣脏乱、邋遢的人。可如果他的下身整洁,鞋子光净,我们仍可能觉得他是个不必亲自劳作,却用尘土伪装自己,哗众取宠的人。而反之如老园丁这般,我们的想法也会恰恰相反。
这与眼见的事实,或以貌取人的认知并没有太多必然联系。我更愿意认为,这是每个脚踏实地的人与这片大地的约定。当我们的身体越接近泥土,就越真实。
真实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便是它的重复性。
就如我不断开合嘴唇,咀嚼,吞咽,循环重复,便是真实的饥饿使然。
只是我的真实,在效率方面远逊于老园丁。当我结账起身时,草坪上已不见他的身影。
短暂的阳光正在褪去。草坪上只剩下断断续续,笔直排列的细小土屑,以及隐没草间的几个缆线外接头,证明着他的工作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