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读书笔记

当情绪、偏见或不好的主意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理性就不起作用了。这时就会做出错误的决策,发生错误的行为。

1.定义:

批判性思维就是指审慎地运用推理去断定一个断言是否为真。

(它往往不是指断言的真假本身,而是指对我们面临的断言进行评估)

可以说批判性思维的主旨是关于思维的思维,是考量自己的思想。

2.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技能:

□判断信息是否恰当

□区分理性的断言与情感的断言

□区别事实与观点

□识别证据的不足

□洞察他人论证的陷阱和漏洞

□独立分析数据或信息

□识别论证的逻辑错误

□发现信息和其来源之间的联系

□处理矛盾的、不充分的、模糊的信息

□基于数据而不是观点建立令人信服的论证

□选择支持力强的数据

□避免言过其实的结论

□识别证据的漏洞并建议收集其他信息

□知道问题往往没有明确答案或唯一解决办法

□提出替代方案并在决策时予以考虑

□采取行动时考虑所有利益相关的主体

□清楚地表达论证及其语境

□精准地运用证据为论证辩护

□符合逻辑地组织复杂的论证

□展开论证时避免无关因素

□有序地呈现增强说服力的证据

3.构成批判性思维的要素:断言、论题、论证。

(识别、分析和评价这些构成要素是批判性思维的关键)

断言

“断言”即为我们传递的信息、想要表达的意见或信念(区分为真的或者假的)。*批判性思维的关键就是检查和评估断言以及各断言之间的关系*。

论题

当我们对一个断言进行审查的时候,即当我们探究断言之真假时,我们就提出了一个论题。实际上就是“问题”,指某个特定的断言是否真实。解决问题就是对断言的真假做出回答。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