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回老家,冯欢喜扛了一本DK百科全书回去。有事没事就会翻上两页,要么就是翻看哥哥姐姐的书。每到这个时候,总是会听到家人以欢喜为“榜样”,向其他孩子说教:“你看看人家欢喜,又在看书,你就不会也看会儿书?”被说教的外甥、外甥女可能因为莫名其妙被训斥,有了逆反心理。每到此时,我除了缓和气氛,委婉的告诉家人不要比较孩子之外,好像也无话可说。
毕竟每个父母都有养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而方式方法又以父母一直以来的养育理念为支撑,自己说太多,就有用自己的理念质疑别人理念的嫌疑。况且一年大家好不容易聚一次,每个人想的都是轻松愉快的度过,长篇大论的说教,倒显得自己格格不入。
让孩子把读书这件事儿,当做吃饭一样平常,前提是父母得给孩子提供充足的“食粮”储备,当孩子饿的时候,能随手拿起来就有的“吃”。至于怎么“吃”,则需要父母身体力行的去“教”,去“示范”给孩子看。这是一个持之以恒,潜移默化的过程,如果父母从未意识到,只有看到别人这么做的时候,才想起自己也要这么做,这到底是为了孩子好,还是为了自己的面子。
每次回家,当我看到外甥、外甥女家里空空荡荡的书架,心里难免唏嘘。与此对比明显的是遍地零食和玩具,各种花哨,各种新奇。一年又一年,孩子就这样长大了。孩子莫名其妙被比较,被提醒去看书的时候,估计心里也是一阵反感。我也替孩子觉得冤,一直以来,被父母引领着玩着玩具,刷着手机,按部就班地生活。有一天,因为一个经常不出现的人出现了,然后就被告知之前的生活是不对的,这也太匪夷所思了,孩子又怎么能心甘情愿地接受呢?
孩子不看书,父母除了嘴上督促抱怨外,似乎无计可施。我听见家人的感叹,总是保持缄默。如果要说话,我感觉不管说那句话都会伤及自尊,我没法反问她们“你们自己为什么不读书?”“为什么觉得买书很花钱,但是买零食和玩具却不觉得浪费?”或者“自己刷手机就算了,为什么还要把手机和电视当做哄孩子的神器?”
尽管我面对的是自己的亲姊妹,但是成人关系之间的微妙平衡,即使亲姐妹之间也得保持适当的距离,有些话说过一次就好,至于是否用心那是他人对自己生活选择的权利,干涉太多,不仅会适得其反,而且还可能伤了和气,得不偿失。
我只是很遗憾,她们为孩子提供便利阅读方面实在是太少太少,而要让她们现在行动起来又是如此艰难。孩子更不可能意识到阅读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