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你的世界究竟是活的还是死的?
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并不只是冷冰冰的客观存在。这个世界是有生命的,甚至可能是有灵魂的---你如何对待它,它就如何对待你。而且,它竟然可以实现这样一个奇迹:即便你事实上错得离谱,它也总是能够向你证明你是对的。
如果你不知道这个概念,那么这个世界就好像“你压根儿就不应该知道似的”,那样存在;如果你知道了这个概念,那么这个世界就好像“你原本早就应该知道了似的”那样继续发展。在此之前,你的世界好像对你无动于衷;在此之后,你的世界是鲜活的,是随时对你有回应的。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若你能善待你的世界,你的世界大抵可以给你足够的善待;若你能够宽容你的世界,你的世界大抵能够给你足够的笑容;若你是个认真生活的人,你的世界大抵也会认真地对待你。
让我们一起思考另外一个预测:最终,活在未来的人一定比活在当下的人拥有更多的财富。
道理很简单:所谓“投资”,无非是用现在的资源换取未来的资源。
18.你为什么看不到别人的好?
人大抵要经历一下4个阶段:
I'm not OK,and you're not OK.
I'm not OK,and you're OK.
I'm OK,and you're not OK.
I'm OK,and you're OK.
在我们年纪还很小的时候,面对被大人占领和主导的世界,再看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当然就是第一种情况。而当面对家长和老师的时候,我们经常面临的窘境是“我错了,你们都对”。
这种早期的状态,常常会影响绝大多数人以后的状态。早期的“被压抑”最终可能形成日后的“报复式反应”。于是,绝大多数人稍不注意,就终生在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之间穿梭。
大多数人永远无法进入第四个阶段。
根源就是:处于第二个阶段和第三个阶段的人,着实见不得别人“的”好。因为要比出胜负,分清好坏,所以,处于第二个阶段或者第三个阶段的人,总是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放在对方的“不好”而不是“好”上。久而久之,他们变成了“盲人”而不自知,这方面的元认知能力彻底被阉割,结果是:永远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别人的“不好”上。说实话,对他们来说,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舒服。
所谓“双重标准”就是这样形成的:
看别人的时候,注意的是“错”与“不好”。
看自己的时候,注意的是“对”、“好”、或者“更好”。
于是,大多数人自断“后路”,停留在第二阶段或者第三阶段,在其间穿梭却无法突破,永远不可能进入第四个阶段。
你在某个或某些方面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普遍承认,才可能真正做到心态平和。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必再主动费心去比较了。否则,你就像绝大部分人一样,不断把注意力放到“证明自己”上,并且常常“用力过度”,以致“姿势走形”,动不动就“演砸了”,还要花时间和精力躲到角落里“舔伤口”,或者“硬着头皮死撑”---都不是有利于成长的事。
关键就在这里:无论如何,要把一切可能的注意力都放到自己的成长上去。这是我们的财富自由之路,事实上是通往任何“自由之路”的根本。
只有到了第四阶段,才能知道这个阶段的惊人之好:你竟然可以从那些“原本你可能讨厌的人”的身上学到大量的好东西。
每当你发现自己正处于第二阶段或第三个阶段,或者在这两个阶段之间穿梭的时候,启动你的元认知能力,告诉自己:
不对。
我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成长之上。
我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别人的“错”和“不好”之上。
若我有空闲的注意力,可以去看看那些人哪里做对了,哪里做得很好,以便我吸收经验,获得成长。
总有些时候,我们会不由自主地与他人比较,最终发现当下的自己就是不够“OK”。这样的时候,就要启动元认知能力,告诉自己:我们是“活在未来”的人,所以,即便要比较,也应该比较未来,而不是当下。当下的任务只有一个:成长。若果真如此,我们其实是无论如何都不怕比较未来的。证明自己根本不重要,成长才重要,因为成长如果成真,证明就自动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