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撰写《家居企业如何购买软件》时,得到了不少专家,他们给我不少第一手材料。
我毕竟是一个软件外行,如何整理这些资料,如何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且是原创的观点。
我有自己的方法!
先将专家观点形成思维导图,这个阶段我叫MM。
刘俊博士给我一份资料,对普锐迪、SAP、CAMSTAR、国内其他公司的软件做了比较,共17点。资料非常详细,但我感觉17点太多了。
能不能在此基础上总结,浓缩成几点结论,最好符合“金字塔”结构,告诉家居企业,掌握这个结构就知道如何购买软件了。这17点做成思维导图,但图太散,不美,我不太满意。
然后,就对MM进行合并同类项,分类汇总。
这17点中,有些是“软件实施”。于是,我就把“实施中”与“交付后”单列,形成两个主干。
刘博士的“软件开发理念”,提供“企业最佳业务实践”,我认为这是核心。我马上联想到“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于是就有了“理论基础”主干。
从“理论基础”,我又联想到软件的“底层逻辑”。于是,就把将“标准模块、整体框架、时间维度、数据驱动放进去。要特别指出的是,”整体框架“这些词都不是博士原话,我用自己语言概括。
使用同样的方法,我有了“产品定位”、“理解需求”这些主干。
最后,我的MM图就长成这个样子。较漂亮,我基本上满意。
世界应该是简单的。
世界应该是美的。
并不是所有人用思维导图的,我将此图形成文章,于是《家居企业如何购买软件》就有了“软件本身:看到的VS看不到的”、看不见:理论基础是什么?、看不见:底层的逻辑、流程、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