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讨论一下小柴胡汤的方解,平常我们也经常用小柴胡汤,也知道小柴胡汤有哪些功效,也知道小柴胡汤是怎么配伍的,但是,我们再仔细梳理,可能对我们的思维会有一定的影响。
最早给伤寒论做注解的是成无已,他在《伤寒明理论三卷》里说:“小柴胡为和解表里之剂也,柴胡为君黄芩为臣,以成徹热发表之剂。人参,甘草为佐,以扶正而复之也。半夏为佐,以顺逆气而散邪也。里气平正,则邪气不得深入,是以三味佐柴胡以和里。”
我们读到这里,觉得很符合情理,人参,甘草,半夏是平里气,扶正气,这样避免邪气深入。我们继续往下读:“生姜,大枣为使,辅柴胡以和表。七物相和,两解之剂当矣。”
以黄芩为君,黄芩帮柴胡清热,人参,甘草、半夏,帮柴胡和里,生姜,大枣帮柴胡和表,大概就是这样解读小柴胡汤的。也就意味着可以用于表里合病,那么,我们在这里注意,半表半里的病证和表里同病的病证是不一样的。
半表半里也就意味着既不在表也不在里,而表里同病意味着,既有表证又有里证,这两个证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按伤寒明理论的这种解读,就等于把小柴胡汤解读为治疗表里同病的,因为他是表里同解的。
柴胡解表,黄芩清里,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和中而扶正,这是我们通常容易这样理解小柴胡汤的,但是,这样理解,有他成功的地方,但是,也有问题。有什么问题?我们会把柴胡当作一味解表药,我们知道,柴胡确实有解表的作用,那么,如果我们把柴胡当作解表的药,是不是意味着柴胡可以治疗太阳病?这是最可怕的,一但我们把柴胡当着一味解表药,就会拿柴胡治疗太阳病,一但用柴胡来治疗太阳病,那么我们太阳篇学到的所有开太阳的方剂,就都在临床上用不着了。因为有柴胡,有小柴胡汤。这是不可以的。
后世的医家,我们不能把葛根,不能把柴胡当作发汗药,只有病入了阳明才可以用葛根,入了少阳才可以用柴胡,其实,这就是在纠正这种误用或者是偏用的。
如果柴胡成了解表药,他会影响到我们使用麻黄,桂枝,影响到我们使用羌活,防风。如果把柴胡当作解表药,因为柴胡比麻黄、桂枝,羌活,防风要温和,要好用。这是我们不主张把柴胡当作解表药很重要的原因。
但,实际上,柴胡到底有没有解表的作用,答案是肯定的,有。但是,它解的是少阳之表,没有少阳之表,我们是不用柴胡的。只有少阳的表,我们才会用到柴胡,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清代医家王子接在《绛雪园古方选注》说:柴胡汤,不从表里立方者,仲景曰:少阳病汗之则谵语,吐下则悸而惊,故不治表里,而以升降法和之,盖遵《经》言。
他说,小柴胡汤的主证,少阳病是不可以用汗法的,也不可以用吐法和下法的。这是张仲景在伤寒论里的原文所说的,也就是说少阳病,汗,吐,下三法都是不可以的,只能用小柴胡汤来和之。也就意味着,柴胡和黄芩就不是解表和清里的问题。
那么,柴胡和黄芩又是怎么治疗少阳证的呢?他说,是从升降的角度来和的。柴胡为升,黄芩为降。在张仲景那个时代,很少有医家去讲究药物的升和降的。药物的升降浮沉是从易水学派才开始说起来的。也就是说,张仲景肯定不是从升降角度来解读小柴胡汤的。
但是,王子接从升降的角度去解读小柴胡汤,是说用小柴胡汤可以治疗内伤杂病的。从后学者,我们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可取的。这种解读,我们可以归纳一下:
柴胡升清,黄芩苦降。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和中而扶正,升降复则半表半里之邪或出表,或入里随证治之。
这个理论从《温疫论》里达原饮证来的,达原饮证是治疗邪伏于膜原,膜原在哪里,就是既不在表也不在里,用上达原饮,就是让这个邪,要嘛出表,要嘛入里,出了表,我们从太阳来治,入了里,我们从阳明来治,这是达原饮的用法。
那么,达原饮治疗的是非表非里证,小柴胡汤治疗的是非表非里证,小柴胡汤也存在这个问题,我们把邪从半表半里赶出来,要嘛就出表,要嘛就入里。出表,从太阳把它开了,入里,我们从阳明把他清了,或者下了。
这也是我们在伤寒论里学到了,小柴胡汤可以有柴胡桂枝汤的变方,可以有大柴胡汤的变方,也可以有柴胡加芒硝汤的变方。柴胡桂枝汤,我们是把邪从半表半里往太阳把他梳理出去,而大柴胡汤,我们是把邪从半表半里往阳明把它清泻下去,因此,这种解读,在临床上也是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