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是谁,他很自豪地说,是孔先生的弟子!
客人说,“既然是孔子的学生,一定很博学。我请教你一个问题?一年到底有几季?”
学生不假思索,答道:“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你搞错了,四季!”
“三季!”
于是两个人争吵起来,并打赌说: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
两个人一起去见孔子。
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
学生辩驳,明明是四季,怎么会是三季呢。但孔子执意说是三季。
学生没办法,只好乖乖对客人磕了三个头。
客人洋洋得意地走了。
客人走后,学生不解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说是三季呢?”
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见过冬天。你和他讲是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想大多数人都不会认为自己是三季人。并且通过这个故事,启示自己,不要和讲不通道理的人讲道理。
但三季人的存在是因为他只生存三季,于是他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说只有三季,好像也无可厚非。人是环境的产物,都会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三季人的世界是个小圆,你是一个与这个小圆不相交的中圆,于是你和他讲道理如同鸡同鸭讲。但如果你碰到一个和你不相交的大圆时,你是不是就是大圆人眼中的“三季人”。或许大圆人的世界是八季也未可知。推而论之,大圆之外还有大大圆,大大圆的世界或许是十六季。
所以说,世上的很多是非,就如同一个个不相交的圆,彼此不熟悉,彼此不了解,于是吵得不可开交。如果想到三季、四季、八季、十六季……好像也没什么可争的,谁能说他知道的就是真理。
再想到老子他老人家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所徼。”“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他老人家的确是个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