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上次的“浅谈调砂”中,只讲了调砂的目的和作用。这次,我们接着前面的文章,继续来谈谈调砂中“砂”的种类和如何调砂。
古人为何不“刻意调砂”?
行家说紫砂泥泥中有“骨”。“骨”就是紫砂泥中的石英颗粒。古人重选泥、配泥、养泥,而不“刻意调砂”,制成品表面粗而不糙,细而不腻,砂粒隐现,手感润滑。不调砂就不能烧制的泥不是好泥。
现在的一些调熟砂泥料制成品,不立足于选泥、配泥、养泥,重在“刻意调砂”,仅能满足视觉,看着粗犷而手感粗砺。实际是把调砂等同于铺砂、点砂,当成了一种装饰手法。
什么是“生砂”、“熟砂”?
将泥料晒干后再加工成一定目数未经窑烧的粉叫做“生砂”。
将泥料足火烧结后再加工成一定的目数的粉叫做“熟砂”;欠火窑烧后再加工成一定目数的粉叫“半熟砂”。
用加有熟砂的泥制坯,在烧制中坯体收缩率小,不易变形。
是调“生砂”还是调“熟砂”,与泥性有关。例如团泥,其泥性像石灰岩,若是用团泥生砂调砂,窑烧后极易爆砂。所以,在团泥中可以调进紫泥生砂;而将团泥砂调入其他泥料中,就得用团泥熟砂了。
调砂如何分类?
以高目数通粉为主体,再调以低目数的同类泥粉,称“同料调砂”。同料调砂泥制坯,烧制后就会闪现砂粒,有了粗犷感。
将不同紫砂原矿,以通粉加通粉的方式,或者将不同的紫砂原矿,以通粉加不同目数粗砂的方式,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称“异料调砂”。异料调砂泥会烧制出色彩各异的紫砂壶。目数小可成“桂花泥”,目数大可成“梨皮泥”。
调砂得当,壶可夺目而养眼;调砂不当,壶则刺目而怪异。需要当心添加砂本身的呈色对原料泥烧成后呈色的影响。
调砂,不是作假。调砂泥,不是低档品。砂在制壶的泥料中起的是“脊”性作用,调进砂以后,壶在制坯和烧制中不易变形,收缩率小,成品率高。
那种把低档泥料加入化工颜料调出稀奇古怪颜色的做法,不是“调砂”,充其量只能叫“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