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讲述了一位波兰天才钢琴家席皮尔曼在纳粹暴政摧残下的生活┄
一 平淡的叙述 震撼人心的力量
全文并没有采用一些固定的电影套路,没有过分夸大主人公的英雄形象和他的家国情感。而是采用一种平铺直叙的方式,娓娓道来的描述了一个沉重的、邪恶的战争故事。像是让观影人在主角的带领下一起感悟,一起痛苦,一起成长。
纵观全片,我们不难发现它虽然没有黑白电影的直接醒目的压抑。但是统一的冷色调配色还是让人不知不觉间觉得肃穆,厚重,沧桑。
全文并没有对战争的过程着墨太多,没有血腥的战争描写而是用许许多多的细节,插曲,来表现战争的残酷。
无论是刚开始时在公园和咖啡店里的犹太人不得入内的侮辱性标志。还是后来主角看到为了带回食物,从隔离墙的缝隙中爬过的孩子,可惜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幸运的活着回来。许多孩子都会被狭窄的缝隙夹断脊椎,像一根面条一样瘫死在高耸的隔离墙下。
看到对面屋子里因为腿部残疾无法站起来像德国士兵行礼的老人,被士兵从轮椅上拽起来从窗户上丢出去,最后德国士兵还开着越野车从他抽搐的身体上碾压过去┄
影片没有直接写士兵的戾气暴虐,而是一点一滴的把那种惶恐,不安,焦虑表现在人们的眼前。就好像目睹这一切的母亲凄厉的尖叫和无助的泪水。一滴一滴落到观影人的心里。
二 希望无法实现时就会成为最大的痛苦
全文最大的特点就是,给予你一个看起来充满希望的未来,一个光明的坦途,似乎是尽管目前荆棘成林,但是未来可期!实际只是虚无的假象,一个精心修饰过的深渊!
像是最开始时所说的援兵,让很多人相信战争很快就会结束,平静的日子很快就会回来!所以让很多家庭错过了最好的离开时间。事实是当尸横遍野,鲜血浸透土地,腥臭的空气不停的刺激人们的神经时。那些号称正义的援兵也没有出现。
一开始德国内部消息称,只要有工作证明就可以留在现在的街区,不用去犹太人的集中营。当男主角费了很多功夫,终于为全家人获取了工作许可证却还是被强迫着带上了通往死亡的火车。
本以为没有子弹的枪不会被再装上子弹,本以为被停顿了几秒就有可能幸免于难的饭店老板,最后却在嘭的一声后成为地上的一具尸体。
又像是男主十分幸运的遇到了以前一直支持自己的女粉丝,虽然这时她以为人妇,并且身怀有孕。善良的她们决定帮助他,让他住在自己的空房子里,并给他安排了联络人定时为他送补给品。但是这个联络人表面上说的好好的,实际上却很久很久不来送食物补给,最后使席皮尔曼患上了严重的肺病。他只能靠着发芽的土豆,污染严重的水生活,靠着装死尸活下去。
一次次的失望,一次次的幸存,当身边所有的亲人都转身离去时,柔弱的母亲,姐妹、做派正派的爸爸,倔强冲动的弟弟,尚有人性的朋友┄
当他们都离开时,只剩下你一个,你真的是幸存者吗?
这种虚假的希望不止出现在主角身上,就连后来善良的纳粹军官,希望那些受过自己帮助的犹太人可以来拯救自己,结果他却死在了冰冷混乱的集中营里。善良的人却惨死狱中,让人唏嘘不已。
三 来自艺术家对生活的信仰
当最开始纳粹士兵用炮火攻击城市时,席皮尔曼所在的电台除了他还在一丝不苟的演奏钢琴曲以外,其他的所有人都离开了电台。他视音乐高于生命,不允许音乐中有任何的不完美出现!
后来为了活下去,他躲在朋友家中,朋友家中有着一架精心保养的钢琴,朋友告诉他不要发出声音。他铭记于心,但是他的目光一直停留在那架美丽的时刻吸引着他的钢琴上。在朋友离开时,他坐在琴凳上,手指凌空起舞,在琴键的正上方,演奏着只有他自己听得到的华美乐章!于他而言,尽管他已一无所有,但是音乐让他宛如新生!
在接近尾声时,他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进食了,身体极度虚弱,那个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的自己恍如隔世。
现在只有一个身体瑟缩,跛脚,眼神中满是恐惧不安和彷徨,脸上满是灰尘泥土,手指不再灵活偶尔带有些轻微的痉挛,整个人看起来像是一个被丢弃多年的洋娃娃。
他终于捡到了一罐落满灰尘的黄瓜罐头。他小心的等到半夜,用发抖的身体和两根火钳试图打开罐头,结果罐头滚到地上,面前赫然出现一个纳粹军官!
军官在得知他曾是一名钢琴家时,让他在身旁的钢琴演奏一曲,他颤抖着抚摸着钢琴,细细的感受着琴键的流畅,眼里是载不下的温柔和眷恋。随后他的目光坚定,手指稳健,优美的钢琴曲回荡在空旷破旧的房间里,一如他曾经在电台时的演奏。
久久回荡的钢琴曲让在场的二人眼角湿润,那是生命的绝唱,那是信仰的高歌,那是艺术的力量!
他用这生命的绝唱 ,打动了那位善良的军官。那位军官在后面的日子里送给他食物,送给他自己的军衣,并告诉他德军即将撤退的消息。
苦难终成过往 艺术将会永存
那段黑暗的历史我们不是亲历者,我们只是在和平喜乐中长大的孩子。但是《钢琴家》这部电影,真实深刻的为我们展示了面对苦难,艺术到底会展现出怎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