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重而行,有时候不是坚韧,而是硬撑。强撑着不让自己放松下来,因为一旦松懈,就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
也许只是一句关切的话语,就可能让自己泪雨滂沱,因为那个“坚持”的自己,已经过于疲惫。
而不敢放松,不敢停歇,也许也是一种逃避。
1.逃避的本质,是恐惧。
用忙碌伪装成坚强,逃避安静。因为一旦外界静默了,头脑中的各种念头就会纷至沓来。
比如夜深人静时,辗转反侧,身心俱疲,焦虑失眠。一会儿重现某个场景,回忆一个人为什么要那样给自己说话,当时自己是怎么回应的?为什么要那样回应?应该这样回应才对。一遍遍地反刍。
或者把一个在外界看来微不足道的困境,灾难化,陷进难以言明的恐惧。害怕曾经经历的煎熬会卷土重来,害怕以前的束手无策会再次上演,害怕过往的不堪和羞愤又一次碾压脆弱的自己。
我家小宝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就是肚脐眼儿疼,频繁发作,让我很头疼。他一说肚子疼我就紧张,胸闷。
因为他姐姐小时候经常流鼻血,用了各种偏方,把小蓟揉碎塞鼻孔,用仙人掌花煎鸡蛋,白茅根煎水,头发烧成灰涂抹,香油煎苍耳子等等。那些天长日久的担心,那些对未知的恐惧。让人好怕。
所以孩子一告诉我身体不舒服,哪怕是伤风感冒拉肚子,都会让我风声鹤唳,害怕过往的恐惧担忧又一遍遍地来临。
2.逃避的根源,是内心无力。
因为没有心力,所以就希望找一个相对好走一点的路,障碍少一点的路。但是如果内心是无力的,困难反而会被放大,更让人难以克服。而内心有力量时,就觉得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向去尝试。
一土学校创始人李一诺说:当你愿意去看、敢于去看的时候,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限制。我们最大的不敢就是“不敢相信自己是可以的。”
回想自己最近心力最强的时候,就是2022年12月参加读书营。那段时间阳的人特别多,我们家也不例外。先是公公婆婆,然后是丈夫,我一拖二,照顾两个孩子,还得上网课改作业。
为期21天的读书营,为了完成作业,我半夜12点写过,凌晨5点也写过。那是能量满满的日子,也可能是因为只有21天,觉得咬咬牙就可以熬过去。
这段经历我最大的收获是我可以做到坚持。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还有一个收获,就是不妨把任务预设一个可以完成的时间。这样想的时候,会有一种总算快要熬出头的盼望。
3.越是想逃避,越是要直面。
想要事情好起来,只有直面。圣严法师有个12字箴言: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一件事情,不管别人怎么看,如果自己觉得是个挑战,就先从接受自己“不会”“不能”“不行“开始,然后去寻找可以努力的方向,去学习、去应用、去反思,然后再次去尝试。有句话说得好:葡萄酒的秘密是时间,一切的秘密都是时间。
真正的痛苦并不来源于我们的情绪感受,而是来源于我们企图去回避它、抛弃它、切断它。
当你头脑中念头纷杂、聒噪不断时,不妨给它们安排上角色。让他们轮流发言,看看它们的观点是什么,企图表达什么,影响什么。等它们都发言完毕,我们求同存异,达成共识。然后,散会。
当你无力的时候,去陪伴那个惊慌失措的自己,看见那个充满期待,历经失望到绝望的自己,与她静静的待一会儿。把情绪释放出来,才有力量去跨越从“不敢”到“不得不敢“的障碍。
问题重重才是生活的本质,在痛苦、无常、无能为力中进化,才能增加承受力。
人生中很多苦痛的事情,总有一天我们都会微笑着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