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水落的地方的木桥上走到对过的山脚下,再顺着山边的木台阶,慢慢往上走。倾泻的水势,水花四溅,凉意袭来,我打了个冷战。裹紧防晒衣,我们到了半截山体的上面。
这里并不是水的源头,而是水的歇脚地。水从更远的峡谷深处流经这里,在平缓的地方稍作停留,就如青蛙在起跳前的蓄力,不同的是水却是要往下跳的。
水的对过是站台,上山或下山的区间车都停在那里。
因为体力和身体原因(主要我和母亲),我们打算就此别过照壁山水库,到第二个景点天鹅湖看看。
要过到对岸,只有一座桥。那是用水泥做到、酷似粗大的枯树做桥头。桥面是木板拼接的,要命的是,桥面不是固定,而是摇晃的,像那些网红桥,这下把母亲难住了。
母亲有恐高症,心脏不好,桥下水流哗哗,桥面晃晃悠悠,她不敢走了。我刚给小玉他们照完相,行动较缓,还在桥的这面,刚刚上桥。父亲像个孩子似的早已到了对岸,小玉快步走到母亲跟前,扶着母亲。我扶着桥上的软绳晃悠过去,她俩也才到。
一到对岸,母亲说,在桥上让人头晕不说,太不安全,只有脚踩到地上才踏实,这让我想到了一个词:脚踏实地。
就和坐第一趟区间车一样,景点上看不到几个人,可坐车的时候,人就不知道从哪冒出来了,一会儿一辆依维柯就坐满了人。我们向天鹅湖进发了。
这次的司机还是哈萨克族。这次的山路比第一段弯道还多,坡度还陡。车子上山很吃力,司机虽然加足马力,但依然可以听到突突突的声音,就像小时候听到的拖拉机的声音。这样的路真正考验司机的驾驶水平,不是老司机,都不敢开车。我现在才明白了,为什么区间车的费用那么高,司机是把身家性命都赌上了。
车子费力地盘旋而上,随着海拔的升高,凉意更浓。车上的人都裹紧身上的衣服,没有人说话。大概过了有二十分钟的时间,车两旁不见了绿色,满眼的石头山突兀地站立着,冷眼旁观。
这时车子驶入一个开阔地带,天鹅湖到了。下了车,只见高山不见湖。山风猛烈,头顶阴云密布,好像要下雨了。我们各个瑟缩着,都说这个干山有啥看头,这个景点起名天鹅湖是骗人的。
不知谁喊了一声,“看”。我们一车人朝他指的方向看去,一个大石头上三个大字映入眼帘“天鹅湖”。我们怀疑着走到石头跟前,一坛水静静地窝在山窝窝里。已经有很多人下去了。那水在头顶乌云的映照下,呈现出深灰色。我是第一次见这种颜色的水,就像少女忧郁的眼睛,神秘而撩人。我也去过青海湖,那一望无边的湖面,平展而辽阔,因为仓央嘉措的缘故,才充满了神秘,但它和天池比起来,神秘感就不一而论了。而这小小的湖面却透出和天池不一样的神秘。
可是冻的瑟瑟发抖的我们顾不上怜惜那少女,更顾不上探寻她的神秘,扭头就往区间车停靠处跑去。老公却与我们背道而驰,他沿着路基往更远处走去,也许男人更容易怜香惜玉。
我们刚坐到车上,其他两拨人也上车了,幸亏我给老公占了个座位 ,不然他就要等下一趟了。后面来的那拨人共有四个,除了老公的座位,全部坐满了。我赶紧给老公打电话,司机师傅和管理人员也催着发车好安排下一辆车。在大家焦急的等待中老公一路小跑赶到了。车子立即启动往山下冲去。回去的路是大下坡,所以车子跑的很快,看来司机胸有成竹,不是驾驶高手不敢跑这么快。
下山是俯视,我才看清山体。在高大松树的掩映下,笔直的石头山若隐若现。让我想起了华山,那个“华山论剑”的名山,也是笔直的石头山,但不一样的时,华山因其高除山底下有松树外,大部分的山体都是只见石头不见树。而照壁山因其不是那么高,山与树互相映照,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势。难道这就是照壁山的由来吗?我不禁暗自窃喜。
我还没有看够这山与树的交相呼应,车子就停靠了在照壁山水库站。一下车,母亲长长出了一口气,说,差点坚持不了了,弯来绕去的,她想吐。
等母亲休息的差不多,我们就登上了那辆返回起点的中巴车。这一段路比较平坦,也很顺利。下了中巴车我们换乘自己的车原路返回家中。虽然这次游玩天山大峡谷,没有到神驼峰,在天鹅湖也是蜻蜓点水,留下了遗憾,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完美即是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