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 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醢壶酱甀耳,可怀挟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至于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战国策开篇。试析之。
此番言辞从他人口中说活出,比从颜率口中说出更易避嫌,也更具有说服力。如果齐王自己(或者在其谋臣启发之下,或者被不善颜率者说破),知道上了颜率的当,发现自己不但没有得到九鼎,而且已经得罪了强秦,心中必然怨恨东周,也必然迁怒于直接责任人颜率,甚至有可能引发一次对东周的报复战争,或者,齐国下次找借口(如清君侧,别忘了西汉晁错是怎么死的)杀了颜率以报上当之耻。
由此观之,颜率虽解东周一时之危,却埋下了长恨之种。颜率最好在开始谋划的时候就想好后面的对策,看差不多是齐国讨要九鼎的时候了,找说客代为言齐:东周之鼎不能要(因为九鼎象征着最高王权,诸侯都想得到,以号令天下),如果拿了,那就彻底得罪了秦国,秦国必然迅即报复,纠集其它不满的国家,以维护东周的正统名义而进攻齐国,这样即暂时得到九鼎,也会得而复失,硬求九鼎,只会得虚名,被实祸,不如因此向东周求取钱粮(东周既然不想给九鼎,又得到了齐国的帮助,物质上肯定会给予补偿),这样在德东周、弱西秦,获得存王室的美名之下,又能得到实惠,进一步增强齐国的实力。同时还可以想办法解释与秦国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