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高考,大宝学校放了五天假,定于上周四早上六点半乘班车返校。
早上五点,我到广场上晨跑了一会儿。一看快六点了,我赶紧往回跑,准备送大宝去坐班车。
六点十分,我急冲冲地跑回家,卢先生的早餐早就准备好了,面已经在凉着了。
大宝还在自己的房间吹头发,等她收拾好自己的时候,已经六点十五了,我心里非常着急,不过没有说出来。
大宝匆忙的扒拉了几口面条,算是吃了早餐。我赶紧和她一起提着行李箱,一边下楼,一边在心里嫌弃住的楼层太高了,耽误时间。
一路上,我拉着箱子小跑一样,走得非常快,大宝背着书包在我后边追赶。
虽然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这种急躁的情绪,还是被大宝感受到了,“早知道不要你来送我就好了!比爸爸还着急!现在什么时间了?”大宝带着情绪问我。我打开手机锁屏看了一眼,“六点二十二了!”“来得及!”
我马上觉察到,在自己的急躁情绪里,隐藏着对大宝的攻击性,而大宝也感受到了背后隐藏着的责备,我俩在情绪上产生了冲突。
我无奈又自嘲地笑了笑,“我是修炼还不到家!这不担心你赶不上车嘛!”我放慢了一些速度,两人同步赶路。最后大宝提前三分钟赶上了班车。
看着大宝上了班车,我转头往回走,发现还有几个穿着校服的姑娘正不紧不慢地往班车那里去,心里感叹,“真淡定的姑娘啊!”
其实,只要是我和卢先生送大宝去坐班车,几乎就是这种匆匆忙忙着急赶路的模式。有几次我俩有事情没有送,大宝反而会自己提前出发,非常从容去坐班车。
回忆起以前,我会习惯性催促大宝“该起床了!”“该写作业了!”“该……”结果是我越提醒,大宝越拖延。
我习惯什么事情都尽量做到“时时早事事早”。譬如假期作业,我会在放假开始几天就全部完成,然后没有顾虑地玩一个假期。
大宝几乎和我相反,她会不紧不慢,假期作业持续整个假期,开学前一天还在狂补作业中。
其实这两种处理问题的策略,说不上谁的好,谁的不好。
我对大宝的催促提醒,是想让她按照我的行为模式来做事,老想改造她。没有真正尊重她是一个独立个体,直接把她当成我自己来要求了,两人的边界不清,必然冲突不断。
其实,自从跟着新阳光的老师们学习心理学,我已经好久没有催促提醒大宝了。这一次,虽然我心里很着急,但是嘴上没有说出来,不过还是被大宝敏锐地感受到了我隐藏的情绪。
再一琢磨,我发现,当我和卢先生催促着大宝去做事情的时候,大宝必定会拖延,好像是来配合我俩的催促。当没有我和卢先生的提醒督促,人家自己反而不拖延,会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事情。如此看来,难道大宝的拖延与我和卢先生的催促有关系?
我们对孩子的催促提醒,其实背后隐藏着我们对孩子能力的不信任,也就是不相信孩子自己能把事情做好。
孩子们对世界的分析能力不行,但是对世界的感知能力那是相当敏锐的,他们能够一下子就感知到了我们对他们的这种不信任,自然不会好好配合我们。
好在,现在我能很快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变化,也越来越接纳大宝的处事方式,不会去再叨叨她什么了,没想到大宝反而改变了。
昨天下午四点二十,又是送大宝去坐班车。大宝早早的就准备好了,提前在门口那儿等着我们。
我和卢先生都想去送站,最后石头剪刀布,卢先生赢了,乐颠颠地去送大宝坐班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