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读到了曾国藩一生的勤与恒。
曾国藩是一个资质非常一般的人,可以说他的资质还不如他身边的人。
考秀才连考了七次,一直到23岁的时候才以倒数第二名的成绩考上。
而他的好朋友左宗棠大概14岁就考上了,他的学生李鸿章17岁就考上了。
左宗棠评价曾国藩说他才气短,李鸿章说他的老师反应特别的慢。包括曾国藩他自己都说自己不是一个聪明人。
然而正是一个不聪明,资质非常平庸、出身又不是很高的人, 最后立下千古大业,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成为晚清的重臣。
然而曾国藩一生的成就,皆离不开他的勤奋与坚持。
曾国藩说:勤奋可立身,败由惰中生。
勤奋可成就一个人,而懒惰可毁一个人。
曾国藩他对自己有非常清晰的认知。他知道自己不是一个聪明的人,所以他选择用勤奋来实现人生的弯道超车。
曾国藩到底有多勤奋呢?
在听樊登老师讲《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本书时,樊登老师提到,曾国藩一生留下来的文字,差不多有2000万字。
曾国藩一生不仅要读书,打仗,还要处理很多重要的事情,然而最后还写下了2000多万字的著作。
可见,光是在写作这块就是一个勤奋到极致的人,做到了一辈子笔耕不辍。
在学习这件事情上,他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必须把要读的书读完,该做的日课也必须做完。
入朝为官后,更是勤奋,据史料记载,在清朝官员的勤奋排行榜中,曾国藩居首位。
曾国藩是一个把勤奋刻进骨髓里的人。
他不仅仅勤奋,还做到了一生勤奋。他用一生的坚持完美的诠释了什么是勤奋。
读曾国藩的人生经历,读他的愚笨,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笨笨的人。
记得小时候学习自行车,一起学习的小伙伴几天就学会了,然而我用了一个多月才学会自行车。
大学期间,学习跳舞,大家都会了,只有我还不会。最后老师单独把我留下来练习。
记得最清晰的一次就是工作的时候,有一天培训,店长讲完叫我重复一遍她讲过的话。然而我怎么也复述不出来。
然后店长就一个劲儿的说我,当时尴尬得无地自容。
这些笨笨的经历,让我非常的自卑。不愿意去面对新事物,也不愿意挑战自己。
因为内心总有一个声音告诉我,我做不到,我做不好。
做不好我害怕别人的嘲笑,害怕别人的评价。曾经那些嘲笑的声音依旧历历在目。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样限制了我的成长。以至于人生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灰色的,单调的。
后来,随着不断的自我成长,才开始慢慢的突破自己的限制信念。一点点重拾前进的信心与勇气。
回顾曾国藩,他对于自己的不聪明,他非常坦然的接纳,他的接纳并不代表自暴自弃,认为自己反正就是这个样子了。
相反,他愿意在一件事情上下笨功夫,用勤奋,努力弥补自己先天的不足。
最后把自己最弱的地方,变成了绝地反击的力量。
就像 《自卑与超越》作者阿德勒。他从小就是一个非常自卑的人,然而正是因为他的自卑,他把自卑转换成了自己前进的动力,最后超越了自卑。
曾国藩的一生,人生励志的典范。读他,会给到我们许多前进的勇气。
我们也许不聪明,没有天赋,但都没有关系。
曾国藩告诉我们: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勤奋与努力活出自己。
愿我们不仅成为一个非常勤奋的人,也保持一颗谦卑之心,把自己当成一个有点拙笨,愿意下笨功夫去努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