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再见爱人》综艺节目的播放,一时间把傅首尔的婚姻家庭推上了舆论浪尖。“女强男弱”是这段婚姻的主要标签。
我的邻居是一对老夫妻,听说妻子十几岁就跟着丈夫带着十几块钱离开老乡来到广州工作。他们两人一开始为别人打工,女的去制衣厂做缝制,男的出海捞鱼。由于是外地人,女的经常被欺负,然后就辞职不干了。为了照顾家庭,两夫妻一起开过早餐店,街头卖过烟花爆竹,卖货编织袋,从低保户逐渐过渡到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三层房屋。再然后,两儿子退役回来娶了媳妇生了孩子,家里也刚好征收了。幸福的日子似乎正在靠近。然而,夫妻矛盾也逐渐蔓延开来。男的埋怨妻子一手掌控家庭财务,把自家钱都拿去贴补外家,女的指责丈夫没资格管财务,是自己从塞牙缝里存下来的。两夫妻甚至争吵家庭建立以来,谁的功劳更大,谁的付出更多。
傅首尔夫妻也曾经经历过苦日子,两夫妻都熬过来,却在生活走上正轨过上物质富裕的时候,两人开始有了分歧与争执。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是常例,夫妻共苦容易同甘难也是常例。
为何夫妻共苦容易?
每个人都有抗逆力,抗逆力指的是人们在面对创伤、危机、灾难或困境时,能够做出有效调节,从而获得生存适应,甚至从困难处遇中获得成长的能力。在处于艰难困苦时候,夫妻二人发展出家庭抗逆力,有共同的目标,有互相扶持的彼此,齐心协力应对难关。此时的彼此是心心相印的,他们的苦难多是外界生活的困苦,占据了生活的绝大部分精力。当面向外界压迫时,外界越是阻挠,我们越是不甘,越能克服重重困境,就像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两人有共同的话题,共同的阶层,共同的人物圈子。同时受眼界影响,我们也可以互相将就,忍受。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里也是歌颂苦难的,在苦难里两人不离不弃生死相依,更为世人所认可,更能赢得大家的赞赏。反而“大难临头各自飞”会被人唾骂,指责。
因此,两夫妻共苦容易。
为何同甘难?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当人们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后,人们开始去满足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更高级的需求。少了外界力量的压迫,夫妻之间的力量会向内生长,内在的矛盾也会被激发,如双方的生活习惯、行为上的小毛病、三观、解决问题的模式等等逐渐浮于水面,甚至被放大,夫妻间的情感耗竭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条件优越了,夫妻双方接触的边界多了,世面见多了,诱惑无处不在,初心难守。可能一方拼命地去维护当前的光鲜亮丽,一方却在回忆过去或停留原处,双方无论是心境还是思维,成长速度都不一样。互动少了,双方的共同话题也少了,逐渐无话可说,互不理解,两颗心逐渐远离。
关系需要经营,爱需要学习。
傅首尔虽然是情感专家,情感金句层出不齐,她在爱的理论学习方面肯定是专业的,却忘记了同频成长,忽略了丈夫的学习与成长。所谓的“门当户对”,不是物质上的财富相当,更多的是精神境界上的势均力敌。
夫妻双方虽是独立的个体,各有各不同,但人都是习惯偏向与自己相似的人,包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喜欢同一个明星等等。因此,夫妻间再忙,也要有时间去做同一件事情,哪怕是一起看个电视、包顿饺子、吃个饭,给予双方时间、平台去相处,找话聊,你一句我一句,鸡毛蒜皮碎碎念念。没有分享欲望的夫妻生活是多么的可怕。
人的感受可以很细微,你可以很容易就发现对方的感受不对劲,本能也会指引你可以做哪些补偿工作。而我们却往往选择外归因,认为对方应该负责,自己才是最大的受害者,以受害者的心态反刍内心情感,希望对方能理解自己的内心想法,我们都是自私的。而夫妻关系中,如果一昧计较得失,比惨,只会把双方关系推向边缘。换位思考,觉察对方的情感与行为背后的原因、需求,大家的心理才能更好受,才可以心平气和地沟通解决问题。在外界困境中,我们可以坐在一起排除万难,面对内心的财狼野豹,我们依然有办法彼此扶持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