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家会伤人》读书笔记
表面上看,溺爱仿佛有那么一点伟大的味道,因为从现象上看,溺爱的父母是通过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的需要的。但实际上,溺爱源自父母的自恋,溺爱的父母无视孩子真实的成长需要,而是将孩子当作自己的另一个“我”,给予过度满足。
溺爱的心理真相其实是宠爱自己。
很多父母总是宁愿自己省吃俭用,衣服穿几年,鞋子坏了要买也只是买双几十块钱的,可孩子从学校回来说要一双几百块的名牌鞋的时候,哪怕有些困难他们也还是会给孩子买。因为他们想给孩子最好的,其实也是满足他们自己“内在的小孩”。
咨询师荣伟玲说:“每个人内心中都隐藏着两个‘我’。一个是‘内在父母’,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的现实父母和自己理想父母的内化,当我们做父母时,这个‘内在父母’就是我们自己;另一个是‘内在小孩’,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童年体验的记忆和自己理想童年的内化。溺爱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父母将自己‘内在的小孩’投射到现实中的孩子身上,他们无节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在无节制地满足自己。”
最典型的溺爱是包办型溺爱。包办型溺爱的父母会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了,孩子不动手就可以得到一切,他们不鼓励甚至不喜欢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
比如孩子3岁的时候,Ta要去拿一个十米开外的玩具,溺爱型父母不忍看着孩子蹒跚学步的样子,于是自己大步流星走过去,把玩具拿来递给孩子;孩子10岁的时候,第一次整理床铺,整整用了两小时,溺爱型父母嫌Ta笨手笨脚,从此以后Ta没再整理过床铺,因为父母都帮忙做好了;孩子18岁高中毕业上大学,溺爱型父母为孩子选好了学校和专业;孩子大学毕业去找工作,溺爱型父母又动用自己的关系和权利为Ta谋得一份好工作……溺爱型父母可谓是为孩子操碎了心,但是在溺爱中成长的孩子却往往会有严重的心理问题。
01.挫折商低,因为父母都包办、安排好了一切,他们缺少独立完成自我探索的过程,缺少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一旦遭遇挫折就容易出现严重的逃避行为,等着别人帮忙解决问题,或者躲回家里不出门。
02.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识,需要通过别人的观点来认识自我,严重的甚至会非常在意别人特别是亲人、朋友对自己的评价和情绪。
包办型溺爱的父母习惯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孩子身上,却以为那就是孩子的真实感受,对孩子的真实感受视而不见。长期以往,会导致孩子严重不信任自己的感觉,令他们不从自己的身上认识自己,而是从别人对自己的定义中寻找答案,最终迷失了自己。
有些孩子会特别的“听话”,因为父母总说自己吃苦是为了给他们更好的生活,他们要用“听话”和好好学习来“报答”父母,他们会自我忽略自己的感受而去满足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要求。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他成为他自己的过程,爱是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溺爱会阻碍孩子的成长,而与溺爱相对应的是真爱。
真爱是尊重孩子独立的爱,懂得真爱的父母会尊重孩子的独立选择,而不是替孩子做事情。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孩子的真实需要,并帮孩子实现他的需要,尊重孩子的感受,这便是真爱。
比如3岁的孩子要去拿十米开外的球,懂得真爱的父母不是去拿过来给Ta,而是在旁边看着Ta蹒跚学步地走过去,并鼓励Ta前行,Ta可能会摔跤,扶Ta起来安慰下就好。当Ta能够独立完成自我探索的过程,Ta就会有一种信念:尽管我受到了挫折,但我还是靠自己实现了目标。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挫折商,增强自信度。
我们时常将“做什么”视为爱,但很多时候,父母“不做什么”才是爱。大多时候,做父母的需要提醒自己,控制住自己干预孩子行为的冲动,因为太多的干预是不必要的。
记住,孩子需要的是真爱,而不是溺爱。
我是爱读书,爱思考,爱写作的原圆,学点心理学,更了解自己,让我们共同成长~